猛撲而下的鶴凌雲一雙腳爪距離兩名修士脖頸不到一寸,眼看就要抓中,其中一人竟反應奇快地拔劍迎擊。
若不變招,或許能擒住其中一人,但卻要付出被斬斷一隻鶴爪的代價,鶴凌雲身子在空中扭轉,雙翅再度化形為手臂,拔劍回擊。
雙劍交擊碰撞出火星,鶴凌雲扭轉手腕巧然借力,將飛撲而下的衝擊力和自身重量全部匯聚傳導到劍身,竟將那人劍鋒帶偏,雙劍一同滑向了仍在爆炸震撼中的另一名修士。
當前時代太極劍法這類借力打力的技法還未誕生,劍修們又素來偏好放出飛劍禦敵,持劍近戰的技巧並不精深。
鶴凌雲這手領悟自力學基本原理的劍招打得對手措手不及,根本來不及收力,手中寶劍順勢痛擊隊友,在身旁修士胸前劃出一道深深的血口子。
後者慘叫一聲,仰面摔倒在地,還未來得及拔劍就遭受重創,瞬間失去了戰鬥力。
拔劍迎敵的修士乃是劍修,被他誤傷的隊友是一名精研咒法的法修,因此二人遇襲之時反應才截然不同。
劍修神識敏銳出手迅捷,才來得及做出反擊,法修肉身素質差了很多,臨敵反應遲了半拍。
這兩人平日對敵往往攜手並肩,相互配合來彌補各自弱項。法修的五行術法變化多端,劍修的御劍之術凌厲迅疾,配合得當的話,以二敵一的情況下,同階修士往往應接不暇。
二人組中的劍修本來就承擔著保護隊友的職責,此時初一交手,竟起了反作用,反倒砍翻了同伴,頓時心志受挫,既擔心自己獨自對敵缺少幫手難以取勝,又怕事後領隊師兄怪罪,心境失衡之下劍勢愈發凌亂,左支右拙,大失水準。
鶴凌雲則像是進入了狀態,一雙明亮的眸子在黑暗中熠熠生輝,欺身上前不給對方拉開距離的機會,手中寶劍似是毫無章法亂刺亂斬,但每一招出劍都經過精密計算,恰恰擊中對手劍身上最難發力的位置。
若將雙腿、軀體、雙臂、手腕和寶劍看成一段段槓桿組成的複雜力學傳導結構,只要觀察對方挪步、移身、揮臂、轉腕的動作,就能判斷出劍軌跡和出劍的力度。
愛學習愛思考的鶴少女觸類旁通,在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與自己平時練劍聯絡起來,越是練習越是感悟良多。
宗門中傳授的劍法,無論是近戰搏殺的持劍術,還是控劍飛行的御劍術,每一招每一勢似乎隱隱都蘊含著基本力學的道理。
漸漸地,鶴凌雲便不再拘泥於宗門劍法套路,而是將不同劍法中的劍招逐一拆分,結合運劍軌跡進行一番計算,算出應對各種情況的迎擊最優解,再重新進行排列組合。
她對劍術的新領悟,用武俠的說法便是“無招勝有招”,同時兼具了“化勁”“消力”的“太極劍意”。在持劍近戰領域,同階修士無法以力破巧的情況下,已然難逢對手。
與她對敵的定光宗劍修,只覺得對方劍勢越來越重,自己奮力揮劍不是感覺砍在棉花上虛不受力,就像是斬中金鐘鐵盾反彈回來的力道比他揮出的力道還大。
若僅僅是劍法受到壓制,他尚能苦撐幾個回合,待領隊師兄從震波中清醒前來救援,然而鶴凌雲步法也是一絕,雖說鶴舞身法在狹窄洞窟之中有些施展不開,但她思維拓展能力卻巧妙地將劣勢化為優勢。
如果把洞窟中的地面看成戰鬥區域,那麼的確很狹窄,一個不小心容易撞上洞壁。
但若是脫離二維平面,將戰鬥區域拓展到三維,那麼洞壁、洞頂都是鶴舞身法的落腳點,大地不一定只在腳下!鶴凌雲恰好就具有在狹窄空間進行立體機動的天賦能力,那雙未化形的鶴爪鋒利無比,爪尖可以輕易洞穿岩石,緊緊抓牢洞壁,她可以踩著洞壁跳躍,倒掛在洞頂奔行,整個洞窟的內壁平面與她而言都如履平地的移動平臺。
如此一來,在幽深昏暗的洞窟中,鶴少女身形如若鬼魅,定光宗劍修別說是跟上她的步伐,就是向看清她神出鬼沒的身形,視線跟隨她移動都難。
兔起鶻落之間,定光宗劍修身上幾處要穴就被詭異角度刺來的劍鋒點中,經脈受阻靈力潰散,癱軟著緩緩跪倒,被封死穴道動彈不得。
說時遲,那時快。
自鶴凌雲突襲到二人落敗,用時也不過十餘息,也就比他們老老實實被鶴爪掐脖頸掐暈,多耗費了五六秒。
已經連結其他仿生昆蟲的電子眼,恢復了監控畫面的聞瑞都看呆了,他倒也知道鶴師妹有點東西,卻沒想到東西可真不少。
當初選定鶴凌雲作為劍二零的測試員,哄騙她去刺殺法山,聞瑞也不是瞎選的,向來謀定而後動的老陰批怎麼可能隨機找個倒黴蛋師妹往火坑裡推。
所選非人,愚鈍師妹失手掛掉倒事小,破壞了他度化法山實施地獄逃脫計劃的事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