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
寬敞的大廂房,一個個案桌前,考生們正襟危坐,眉頭緊鎖,看著跟前的考卷,不敢動筆答題。
科考是極為嚴苛的,寫錯不允許塗改,不小心點了個墨點,都可能會視為作弊。
要思忖再三,方可落筆答題。
而考場王的故鄉的位置,最晚來的考生已然翻開了試卷,提起了筆。
“太子是個好人吶~”
最後一位進考場的,但是卻坐了一個不錯的位置。
明辰坐在案前,感受著門外吹來的徐徐微風,輕輕笑了笑。
他知曉,這該是出自於那位太子的手筆。
前些日子熬夜去了太子府還是有些成效的。
雖然領導馬上進icu了,但畢竟現在還沒進不是嘛~還是可以給他許多助力的。
相較於其他慎之又慎的考生,他的心態放鬆的很。
高考對於許多人來說是改變命運的轉折點,對於許多人而言,也不過只是一場嚴肅些的考試罷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是他在試卷上畫個鴨蛋,太子也有辦法撈一撈他。
最多付出一些代價罷了。
……
乾元的科考試題分三部分,第一考為四書五經,並非明辰前世那些儒學典籍,不過也大差不差,是科考基礎類學識,包含禮儀、大義、歷史、忠君愛國思想……是考生們學習的最主要資料,也是童試鄉試考試的主要內容。但是到了會試之後,這方面的成績佔比已然不大。
第二考行政策論,出題人給出一段事實材料,考生進行分析,並且給出政策解答,佔比較高。
第三考是皇帝親自出題,他也會親自檢閱,佔比最大。這一考是蕭宇制定的政策改革,最大程度上把選舉公務員的權力抓在手心,平時不怎麼上朝,這也是他為數不多的忙碌時刻。
很久之前,還有一道詩詞歌賦題,不過被砍掉了。
當朝聖上認為,會作詩跟會做官之間沒有任何聯絡,甚至隱隱互斥。
文人以詩賦展現文學,抒發感情和理想,好的詩人往往需要突破天際的靈感和肆意妄為的浪漫。這與務實做官並不相符。
好的詩人不一定能成為好官,好官只需要一定的文學素養便可,也不需要作好詩。
揹負著璀璨文化的明辰錯過了一次含蓄裝大比的機會。
他看了看試卷,提起筆來,信手揮毫。
先前跟柳望說的話,當然是胡咧咧的,柳望那小老弟估計也沒說真話。
能來到這裡的考生,除了一些不怕死的走關係的傢伙,對於第一考基本都是手到擒來。
第二考和第三考才是真正的考試。
洋洋灑灑,明辰很快完成了前兩考。
而最後一考,一問,王朝興衰榮辱,朝代更迭,朕問,可有法令一朝永世不朽?二問,
乾元當今危急,何解?
三問,
考生有何出眾之才?
看樣形式確實是有些緊迫了,老皇帝都急眼了,問的問題也挺現實的。
這次科舉是考試,但也融合了招聘面試的問題。
老皇帝的招聘,現在已經開始了。
明辰撐著腦袋,靜靜的看著門外明媚的晴空。
晴空之下是年邁的國家,求長生的帝王,短命的太子,烏煙瘴氣的朝堂……
風雨飄搖,搖搖欲墜。
永世不朽?
他思索了一番之後,拿起了筆來,狼毫點墨,信馬由韁。
九族,梭哈!夕日西下,時間在考生們撓頭之間匆匆過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