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Shelly2829投了2張月票。)
次日晌午,建安城最繁華的街面上,出現了一支極為扎眼的隊伍。
鹽商李瑜,領著他家長子李大郎,身後跟著整整十名精壯的僕從,其中有兩人,正吭哧吭哧的抬著一個沉甸甸的紅木箱。
他們這些人一路招搖過市,直奔府衙門口。
到了府衙門口,木箱被重重的放到地上,發出了沉悶而實在的響聲。
這一路抬來,早已吸引了無數瞧熱鬧的民眾,此刻所有人的目光更是瞬間被牢牢吸在了那些箱子上。
李瑜上前一步,對著府衙大門,聲音洪亮,刻意的高喊讓周圍所有人都聽得清清楚楚。
“在下李瑜,是咱們建安的鹽商。
現如今,倭寇肆虐,屠我鄉鄰,壞我生計;
凡我建安子弟,無不切齒痛恨!
今聞將軍頒下‘殺寇令’,以重賞激勵軍民,共抗倭賊;
此乃保境安民、澤被蒼生的壯舉!
李瑜不才,雖是一介商賈,亦深知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之理!
因此,特在今日獻上白銀兩千兩,以略盡綿薄之力,助將軍成此大業,壯‘殺寇令’之聲威!
惟願我建安勇士,多斬倭寇,以慰亡魂,護我建安!”
李瑜這一手,可謂是在建安城本就沸騰的油鍋裡,又狠狠的澆上了一勺滾水。
他的這番話,說得很是慷慨激昂,情真意切,把他自己擺在了一個深明大義、愛國愛鄉的高位上。
而這會子圍觀的人群瞬間就變得一片譁然!
“兩千兩!老天爺!”
“李家真是好大的手筆!”
“李大賈高義啊!”
“這下殺倭寇的賞銀就更足了啊!”
府衙二樓的視窗,李十月俯瞰著樓下這一幕,臉上露出了一絲玩味的笑容。
這李瑜,果然是個聰明人。
之前在蜃樓舫的那一晚,李十月請這些建安的大賈去吃席的時候,她就看出來這個叫李瑜的鹽商當真是個很有眼力勁兒的人。
你給他根兒竿子,他是真的能順杆兒爬啊。
李十月心裡想著,這李瑜此舉斥資“兩千兩”,是為了什麼?
第一,應是因著黃萬昌的下場被李瑜看在眼裡,還有在蜃樓舫的那一晚,挑釁了李十月的趙良福的下場,都令他害怕了吧。
其實,李十月她當真是個好說話的人。
也就一開頭她來建安的那幾天,強按著建安城裡這十來個大賈給她“捐”了銀子和糧食;
之後,哪怕就是這次殺寇的事兒到了跟前兒上,尚未到彈盡糧絕之時,她李十月可沒想過這麼快的就再拿這些大賈來吃一吃的啊。
誰能想到,這會子,李瑜他竟然自己個兒上趕子來給李十月送錢來了!
李瑜他這是想用兩千兩銀子,來買他李家的平安;
第二嘛,李瑜他還想更進一步,搏一個“義商”的美名。
順便將她李十月一軍——當著全建安城百姓的面捐了這麼一筆錢,她李十月無論如何都得承李瑜的這個人情,至少短期內李十月她若是沒有正當的理由,可是不能動他李家的了。
“呵呵,”李十月笑了兩聲出來,“行啊,這李大賈有點兒意思。”
“告訴王書吏,把李家捐的銀子清點入庫,登記造冊。
哦,還要當眾唱數,讓大家夥兒都聽聽。”
李十月對身後的陳勇如此吩咐道,她的聲音很是平靜,甚至在這其中還有一絲輕鬆的意味在。
樓下,府衙的書吏和玄甲軍士兵上前,當眾開啟了箱子。
箱子裡頭是碼放的整整齊齊的銀錠,銀子在陽光下閃爍著誘人的光芒。
“李瑜捐銀,計兩千兩整!”
唱聲一聲高過一聲,如此唱喝了十遍,讓圍在府衙門口的眾人,以及擠不到前頭看熱鬧的平民百姓,盡皆都能聽得清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