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院對院中弟子,僅象徵性地收取束脩,便傳授道法、修行,還有院師講課、解惑,這已經是廣開方便之門。
若連院中珍藏的各種功訣、法術也可隨意借閱,那法不輕傳之言,恐怕也無從說起了。
而且‘道功’之物,亦非珍寶、錢財。
院中弟子,只需到都務院中領些雜事,完成之後便能記筆道功;又或者,能在都考院得到上考、佳考,也有道功嘉獎……
總而言之,合乎情理。
所以應闡能看的,不過是這些功訣的簡述和部分內容。
當然,這也足夠了。
本來齊院師便已將這些功訣的特點,講的十分詳細,自己再認真讀過部分內容,怎麼也該有了決斷。
但是應闡一一讀罷,卻仍陷入苦惱之中。
“《萬歸藏氣法》,還是《一元練炁經》?”
若是穩妥之見,《萬歸藏氣法》無疑是他最佳之選。
此法相容幷蓄,除少數特殊靈機之外都可煉化,而且還有一個獨門之妙——
修煉此法,開闢‘玄竅’,遠易於其他法門。
須知煉氣境界的修煉,有多半便落在‘玄竅’這二字上,易於開闢玄竅,便是易於修行。
由此觀之,《萬歸藏氣法》優勢昭然。
與其相比,《五行合氣訣》的延年益壽之能,《六氣感應法》的厲害法術,對於應闡而言,都算不上什麼長處。
但是《一元煉炁經》……
此經確如齊院師所說,晦澀非常。
應闡仔細讀了一遍,也只大致推測出來兩點。
一則,與《萬歸藏氣法》相似,其受靈機所限極小,甚至可以說沒有任何靈機之限。
用《一元煉炁經》的原話說,即‘總攝一元之內,具乎無物’。
二則,這門功訣修成的法力十分強橫。
這與其說是優勢,不如說是利弊參半。
強橫的法力自然有其好處,想來也不需要過多贅言,但其弊端也極明顯。
依應闡的推測,這種法力控制起來,可能尤為艱難,這意味著在行功、修煉之時,都需耗費更多苦功,甚至可能起到負面影響。
這無疑是本末倒置。
即使其修成的法力再強,若於修行有礙,對於應闡而言也是無用。
但是問題就在於此……
《一元煉炁經》的簡述之中,竟是分明寫著:此經大成,即就玄光。
言下之意,《一元煉炁經》修煉起來雖難,但若真能有所成效,突破玄光只是順其自然。
甚至也可推斷得出,往後大道,定也平坦得多。
而齊院師最後之言,又何嘗不是在說,應闡若有把握,可以嘗試《一元煉炁經》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