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一抹光華飛出,落到應闡手中,顯現出來模樣。原是一個小小瓷瓶。
“咦?”李玄英訝道:“師兄這就中彩頭了?”
應闡開啟瓷瓶,朝裡一看,見內裡有三枚丹丸,皆是指尾大小,嗅不見有什麼香氣,也不知道是何丹藥。
“這……”應闡困惑道:“且不說,這丹藥有何用途,我都無從知曉,縱是能夠辨識出來,我又豈敢隨意服用?”
“唔。”李玄英沉吟片刻,便道:“尋人一問便知。”
萬山舫市規定,每人只能朝玉池中,投入一次法錢,還派了專人在此管事。
李玄英帶著應闡,尋到此人,說明來意,管事立即便道:“道友勿須憂心。”
“玉池中的丹藥,都是由我們萬山舫市保障品質,絕無可能以次充好。”
他瞧出來兩人身份,還道:“舫會之中,許多丹藥,還是貴宗、貴院的丹坊,向我們萬山舫市寄售的哩!”
“原來如此……”
應闡看了看手中瓷瓶,若這彩頭,還是道院或者本宗所出,那可實在巧合。
“至於這丹藥的品類。”
管事只瞧了瓷瓶上的紋路一眼,便道:“應是青神丹,恭喜道友,這在玉池之中,也是極好的彩頭了。”
“青神丹?”
應闡略一回憶,倒是想起來,曾聽李拙說過此丹。
這是一種只適宜修煉木行功訣者的靈丹,因為其能供給大量木行靈機,還有滋養肝腑,潤澤生機之能。
管事說這青神丹,是極好的彩頭之一,或許有些誇大之嫌,但其價值確也不算低了。
道院的丹坊中,一顆青神丹,便要售三枚法錢。
應闡只以一枚法錢,便換來了三顆青神丹,無論如何,都可算是獲益不淺了。
果然,李玄英聽了,便連連搖頭,說道:“小弟在玉池之中,投了數次法錢,所得的回報一併加起來,也不見得能與三顆青神丹相比。”
應闡打了個哈哈,只道:“際遇罷了。”
隨後,李玄英也往玉池之中,投入了一枚法錢,出乎預料的是,竟收穫了一株玄參。
雖從年份和品質看來,至多也就與丹坊,換上一兩枚法錢,但李玄英也已十分滿足。
他笑言道:“今日是與師兄結伴,果然氣運蓬勃!”
應闡自是不敢居功。
兩人一到舫會,便大有些收穫,心情自是怡悅,便往雲舫深處逛去。
不知不覺,一日光景便已過了大半。
應闡和李玄英,逛完了一座售賣法器的寶閣,瞧著雖是心癢,奈何囊中羞澀,只得當作開了眼界,行出大門而來,正欲尋往下一處去,忽地卻聞一陣喧譁。
“法器,法器!”
“上品法器啊!”
“這玉池中,竟然真有上品法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