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間,冰澌溶洩。
雪汛使霞棲湖悄然漫上湖畔,沿湖的細柳隨之抽新吐綠。
春季匆匆而來,匆匆而去,似乎只一晃眼,又已到了夏日時節。
這日,應闡在玄明壇聽講過後,準備回往院中。
倒沒想到,竟在路上偶遇了李靜秋。
“道兄!”李靜秋面上喜意洋洋,呼喚應闡之時,語氣都極輕快:“好巧!”
“李道友。”
應闡慢下腳步,與她同行,笑問道:“今日心情甚佳?”
“正是。”
李靜秋喜滋滋道:“今日我在都考院,得了上考,還有佳考!”
“哦?”應闡訝然道:“那卻要恭喜道友了。”
李靜秋聞言,反而羞赧起來:“小妹這一年來,勤修不輟,才將將有些成就……卻不能與道兄相比。”
應闡微微一笑,說道:“道友既然得到上考,院師也嘉許了你,何必妄自菲薄。”
都考院的考校,說難也難,說易也易,即使不是天賦異稟的修道之才,只要能夠勤於道業、潛心修行,也是可能得到上考的。
但是天道酬勤,說來雖是簡易,又有幾人真能做到?
李靜秋不僅得到上考,還得到了院師嘉許,或許也是這個原因吧。
不過李靜秋聽了,仍然連連擺手。
應闡見狀,不再多說,兩人並肩走了一段,李靜秋卻又悄悄問起應闡進境。
應闡側首瞧了她一眼,她便受驚一般,說道:“我並無意與道兄比較!只是想借道兄的成就激勵自己……”
“是麼?”應闡莞爾一笑:“好吧,便叫道友知曉,前日我才煉開了二十八竅。”
“哦,二十八竅……”李靜秋一驚一乍:“二十八竅!”
應闡只是點了點頭。
眨眼間,又是百日光景,他自不會原地踏步,何況還有陰陽合光佩與紫雲丹的助力。
這百日來,陰陽合光佩無時不刻汲取著陰陽二氣,為他淬鍊、凝化法力。
漸漸的,應闡的一身法力,不僅質量又有增長,更是隱隱生出了一種剛柔並濟的特性。
這種變化,使他的法力搬運起來,更加迅捷靈敏,控制起來,也更易入精微之處,這便無形之中,提高了他積蓄法力的速度。
而這還不是陰陽合光佩的真正妙用。
陰陽合光佩真正讓應闡驚喜的是,其所汲取的陰陽二氣,還能助他溫養、壯大玄竅!這毫無疑問,大大節省了應闡溫養玄竅的苦功,使他能夠專心積蓄法力,增長修為。
而這一步,又有紫雲丹提供的靈機、元氣之助。
如此相輔相成之下,應闡煉開八竅,只是水到渠成的事。
若是他更急於求成一些,或許已經煉開三十竅,正式向著煉氣圓滿發起衝擊也未可知。
“道兄真是修道奇才。”
李靜秋頗是歆羨道:“我聽家裡人說,能在道院定下的十年期內,修成玄光者,對於本宗而言,就已經是可造之才。”
“但以道兄的進境,恐怕一兩年內就能有所成就了吧?”
“哈哈……”
應闡道:“盡力而為。”
兩人有段時日不曾遇見,因此一邊走著,一邊閒敘,倒也不覺無趣。
直到一處路口,李靜秋才道:“小妹要往丹坊,就不與道兄同行了。”
應闡微微點了點頭,兩人就此分道。
李靜秋往丹坊而去,應闡卻很快便上了雲中長堤。此時雲中堤上,仍可見到不少垂釣的身影,應闡走過長堤,有些垂釣之人瞥見了他,還會微微頷首示意。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