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話:我乃世間最後一位真仙

第876章 奇點

靜室內。

陳雲閉上了眼睛繼續抽絲剝繭。

他正在做一件很具有開創性的事情。

如果這件事做成,那麼他的體內就會有一個違背三千大道、億萬法則的能量源泉。

最關鍵,這個能量源泉會不斷生成真之一炁。

雖然擁有真之一炁不代表一定能證大羅,比如他現在擁有真之一炁,依舊處在半步大羅,並沒有突破到大羅,但是,真之一炁是證大羅的關鍵與核心。

只有積累足夠多的真之一炁,才能開創自己的道。

一般人證大羅基本上都是選擇與道合真。

簡單點說,讓自身得到大道的認可,成為大道的一部分。

當然,也有與眾不同的大羅。

像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就是這種。

三清三境三寶天尊就是大道本身。

只不過他們是大道擬人化的體現。

最關鍵,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是真正的大道,而不是所謂的三千大道。

如果非要做一個比較,三千大道更像是真正大道的“下屬部門”,屬於真正道的“分支”。

陳雲現在要做的事情,其實就是成為三清三境三寶天尊那樣的存在。

他要以大毅力、大智慧創造一條屬於自己的大道。

而這一切的基礎,就是要擁有足夠多的真之一炁。

足以讓他在成為大道以後演化三千大道那麼海量的真之一炁。

試想一下,陳雲目前不過半步大羅,距離三千大道之中的任何一條大道都相去甚遠,如今卻要想方設法制造出能演化三千大道的雄渾真之一炁,難度有多大。

他知道難度非常之大,但心中早有了計劃,並且嘗試過前兩步成功了。

因此,陳雲覺得自己這個方案成功的可能性,應該是非常之大的。

“只要我能完成構思,那麼接下來我的實力將突飛猛進,迅速追上彌勒尊者、燃燈古佛,乃至抵達玉皇大帝、紫微大帝和釋迦牟尼佛那個層次,超越也不是沒有可能。”

陳雲心中默默思考著,“道自虛無生一炁,便從一炁產陰陽。陰陽再合生三體,三體重生萬物昌。”

這首詩是張紫陽寫的,其實蘊含了大道的至理,也揭示了道是怎麼來的。

虛無是大道的本體常態,一切形象世界都是從虛無中化生出來的,最後仍歸於虛無,“實”、“有”只是大道在區域性空間中暫時的變態。

虛無者不受時間空間限制。

實有者有形有象,有始有終而不能常住。

虛無者正因其虛無而蘊含有無限的可能性和長久性。

故道教經典中對道有這樣的描述:“是有非有,是無非無,是色不色,真空不空、大道洞玄虛、虛無之妙道。”

另外,《老子》中是這樣描述道的:“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恍惚,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夫唯道大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

意即:道雖大,它沒有具體的形象,若有具體的形象,那就把道說的細小了。

陳雲目前的修為,只能藉助“誅仙四劍”短暫演化出先天虛無,想要讓自身成為先天虛無一般的存在,說實話,沒能力做得到。

不過凡事不是絕對的。

雖然他無法直接做到,但可以間接誕生先天虛無,從而讓自身擁有成為大道本身的可能性。

“一切形象世界都是從虛無中化生出來的,最後仍歸於虛無。”

陳雲彷彿默唸著這一段話。

沒錯,這句話就是他想要嘗試間接誕生先天虛無的先決條件。

陳雲的想法是,既然我無法直接讓自己成為先天虛無,為什麼不能成為宇宙萬物,待到重歸虛無,那自身不就擁有了誕生道的條件先天虛無了嗎?

因此,他此前一直在體內製造“星雲”,還要抽絲剝繭演化“宇宙”。

目前星雲也好,宇宙也罷,全都是真之一炁組成的穩定結構。

一旦這個結構徹底穩定了,那麼陳雲就會嘗試將這個真之一炁組成的宇宙,真正意義上演化成與此方世界一般無二的諸天萬界,再不斷加速,使得其迴歸到虛無。

這一切說起來很簡單,事實上操作起來很難。

至少到目前為止,陳雲體內只利用真之一炁演化了一片星雲,連一個完整的“恆星系”都沒有演化成功,更別說“宇宙”。

進度很慢,但是他十分的具有耐心。

要是那麼容易成功的話,大羅也實在太不值錢了。

事實上迄今為止,陳雲只知道三清三境三寶天尊是大羅仙。

另外自己的未來傳人,極有可能也證得了大羅仙。

說起未來傳人,他前前後後見到過對方出現兩次,然後至今未曾見。

說真話,陳雲對這個擁有莫大神通的未來傳人,當真好奇到了極點,很方除了叫方毅這個名字之外,還擁有著多麼驚天動地的身份。

這種事好奇也沒用。

陳雲深知自己沒有抵達大羅那種超然境界前,永遠窺測不到奧秘。

“不想這些了,繼續抽絲剝繭,希望能夠儘快演化出一片‘恆星系’,讓我驗證下是不是能夠如同構思的那樣,最終演化出‘宇宙’。”

陳雲摒除所有的雜念,開始專心致志的修行。

他沒有按照此方世界的“宇宙”來演化,而是依照前世記憶裡的宇宙,嘗試著復刻與演化。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此方世界的“宇宙”太玄乎,他還沒找到真正意義上的“演化規則”。

雖然陳雲彈指之間可以製造出億億萬萬小世界,乃至是大千世界、單體世界,以及短暫的諸天萬界,但這一切究竟為何能夠製造出來,其實他並不是很理解。

這麼說很多人可能不懂。

那麼如果把用偉力製造世界比喻成流水生產線,陳雲是那個賣苦力的普通操作工人,想必許多人就能夠聽明白了。

沒錯,他只是在大道規則之下用自身的力量,製造出來世界,一切全都在大道的執行下才能完成,如果脫離了大道,那他的力量再強大,也無法制造出世界來。

所以,如果陳雲選擇以此方世界的宇宙為模板,大機率會失敗的很徹底。

那麼,前世記憶中的那個宇宙有何特別,會讓他覺得當做模板,有望增加成功機率呢?

因為前世記憶中的宇宙,它是“不對稱”的。

簡而言之,它充滿了一切不確定性,但是又一切全都在“規則”內。

“我目前只是嘗試,最終能不能成功還難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