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酋長的認可,墨畫身為一名尊貴的巫祝,自然受到了禮遇。
丹雀部的族人,對墨畫的態度,也頗為恭敬。
當然,這種恭敬,也只是表面。
他們這些部眾,只是不敢忤逆大酋長的權威,才將墨畫當成巫祝,以禮相待。
但他們心底,大多隻將墨畫當成了一個“招搖撞騙的小白臉”。
便是丹朱麾下的一眾長老和護衛,心裡其實也深深懷疑,墨畫可能是個厚臉皮的“大忽悠”。
唯有丹朱一人,是真心認可墨畫,心裡也是真的覺得,墨畫身上有非凡的地方。
此後的數日,墨畫也與丹朱,有過不少交談。
但這些交談中,墨畫就沒再提那些尖銳的問題了。
也不會再提及,大荒蠻族吞併,本質上是互相奴役,部落內上下尊卑,本質上仍舊是一種壓迫和剝削。
這種從根本上,就互相矛盾,你吃我的肉,再喝我的血的事,是永遠達不到所謂的,強盛富足的願景的。
這種事,提一遍就行了。
能在丹朱的心裡,埋下一顆種子就好,讓他自己慢慢去想,慢慢接受,慢慢消化,從而深植在心裡,生根發芽。
除此之外,說多了也沒用。
因此,之後的相處,墨畫都“溫和”了許多,說的話也更容易被吸收。
談及一些命運因果,部落大局,部族民生,陣法改良,人心教化的事,都讓丹朱受益匪淺。
當然,除了修為境界。
畢竟墨畫只有築基,而丹朱卻是個二十歲結丹的天才。
在金丹面前談結丹,墨畫就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因此,他閉口不談修為的事。
偶爾談及金丹,墨畫就閉口不言,只一臉高深莫測地看著丹朱。
丹朱被墨畫這麼看著,便有些慚愧。
心道巫先生是一位虔誠的“巫祝”,關心的也是蒼生的大計。
跟他談,修為這種“小事”,還是結丹這種,舉手之勞的“小事”,的確有些狹隘了。
丹朱也就不在墨畫的面前,再提“金丹”的事了。
而只要不提金丹,以墨畫的見識之多,閱歷之廣,經驗之豐,心性之複雜和陰險,神識之深厚和敏銳。
他這個築基,做丹朱的“先生”,實在是綽綽有餘。
丹朱也很有悟性,基本墨畫說什麼,他都能明白,甚至還能舉一反三。
兩人的關係,便有點“亦師亦友”的融洽。
而經過一段時間相處,墨畫意外地發現,他對丹朱的認知,其實也是有偏頗的。
丹朱是一個,單純善良的人。
但其實,嚴格地來說,丹朱並不“單純”。
他是聰明的,敏感的,甚至很多事情,丹朱的心裡,比誰都清楚的。
包括,他父親對他的看重與不滿。
看重他的天賦,不滿於他的優柔寡斷。
他的兄長,對他的關愛和隔閡。
因為兄弟之情,而生出關愛,又因為酋長之爭,而生出隔閡。
部落族人,對他的讚揚和嫉妒。
讚揚他的天賦和愛心,同時深深嫉妒他這個少主,一生下來,什麼都不做,便擁有常人一輩子都難以擁有的一切榮華眷顧。
這些事,丹朱心裡都明白。
但又因為“善良”,而不願,不敢去想。
他發自內心地,還是希望,這個世上都是好人,大家都能友好相處。
他不願去揣度別人的惡。
不願把別人當成“壞人”。
甚至,墨畫發現,丹朱內心深處,對自己這個“巫先生”,其實也是疑惑的。
託夢,偶遇,所謂的神主的啟示,這些都太過巧合。
丹朱應該本能地,察覺到了什麼不對。
但或許第一次見面,丹朱就覺得自己是個“好人”,可以做“朋友”。
出於對自己這個“朋友”的信任,他下意識不會去想,不願去相信,這一切,都是自己這個巫先生,在“處心積慮”地設局騙他。
這些事,別人看不出來。
但神識強,心思細膩敏銳,而且因為參悟因果,觸類旁通,明白了因果與人心的關係。
墨畫漸漸就能深刻地感受到了,這種人心的本質,也更深層地,看到了丹朱的內心。
墨畫有點心疼。
丹朱實在是個“好少年”……
而在丹雀部這個地方,他的結果,其實大機率不會好。
墨畫這次,不用天機衍算,不用妖骨卜術,而單純以人心,進行了簡單的因果推衍。
人心決定命運。
大酋長這個人,墨畫了解不深,但大抵能推測出,他身為酋長,做事的出發點,必是為了丹雀部。
若他這個酋長老了,幾個孩子,要爭酋長之位。
他即便於心不忍,也根本沒辦法阻止。
冠冕堂皇,你好我好的話,說得再多也是屁話。
酋長之位,終究只有一個,這就是最殘酷的現實。
他也不能,給每個兒子,都封一塊封地和部落,讓大家平分。
這樣一來,無異於將丹雀部一分為三,部落只會就此分崩離析。
畢竟現在,道廷與大荒的仗還在打。
戰火不知什麼時候,就會燒過來。
這個時候“分家”,無異於“找死”。
因此,他必須要在幾個兒子之中,選一個修為,心性,手段都強的人,來做丹雀部酋長。
否則,在如今戰亂的局面下,丹雀部的存亡確實堪憂。
蠻荒這裡,沒有所謂的“嫡長子”繼承,一切尊奉野蠻的法則,誰強,誰能服眾,誰就能做首領。
可“強”這個概念,並不單一。
不是個人修為強,就一定能做好首領。
丹雀部大酋長的三個兒子中,大兒子勇武,三兒子精明,四兒子天賦極高,其實都是人中龍鳳,但同樣都不是沒有缺點。
大兒子勇武,對外征戰,功績赫赫,但脾氣暴躁,不喜瑣事。
三兒子精明,對內權謀,可平衡各方利益,但心機略深,難顧大局。
四兒子得天獨厚,天賦驚豔,人心所向,可又太過善良。
選誰都行。
但不選誰,同樣都沒問題。
手心手背都是肉,站在大酋長的位置上,的確很難抉擇。
一旦選錯了,必然紛爭不斷。
可若拖著不選,反而會招致更大的災亂。
他不選,那三個兒子,便互相殘殺,殺到只剩一個,那不選也得選了。
看似殘忍,但卻是現實。
人心抵擋不住權力的吞噬。
墨畫按照現狀,推衍出的結果,大抵也是如此。
大少主丹赫,在外領兵打仗,墨畫沒見過,不知他的心跡。
但三少主丹別,墨畫見過,對他的心思,也有幾分瞭解。
丹別的心,如今在“兄弟之情”和“權力之爭”間搖擺不定。
他不好做選擇,但局勢會推著他,一步步向前走,直至做出最冷漠的抉擇。
他不選,他身邊的長老,臣族,親隨,護衛,也會逼著他選。
他的因果,大抵是確定了的。
他的心,也會驅動著他,走向自己的命運。
而最痛苦的,其實是丹朱。
丹朱的心聰慧,而且善良。
擺在他面前的,幾乎也是兩條路:
保持自己的善良,在權力之爭中落敗,最後要麼臣服,要麼死亡。
以他這驚人的修道天賦,哪怕選擇臣服,最終也只能是死。
他的兩個兄長,於情於理,都不可能放過他這個“天才”。
而他若選另一條路,便會徹底斬斷內心的善,與兩位兄長刀刃相向。
以他的聰慧和能力,若真的不擇手段,大抵是能殺了他兩個兄長的。
但這樣一來,他便不再是丹朱了。
他內心的善,會徹底泯滅,在鮮血淋漓中,變得冷酷而殘忍,從而成為一代,弒兄奪位的梟雄。
從某種意義上,這兩條路,對如今的丹朱來說,都是很可悲的。
而這一切,現今都還處在“萌芽”階段。
丹雀部的普通修士,不知天機因果,大多也察覺不到。
這種權力和兄弟間的廝殺和殘忍,尚在潛伏期時,籠罩著一層“溫情”的面紗,徵兆並不明顯。
但隨著時間推移,一切矛盾,都會漸漸激化。
各自的因,會轉變為各自的果。
所有人,都會走向註定的命運……
這也是部落間,頻繁上演的常事。
墨畫的眼中,火光朦朧,已經隱約能看到,因果的預兆中,丹雀部落被業火籠罩,手足間廝殺的鮮血,染紅部落圖騰的畫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