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玄對眾精怪抱拳說道:“此番戰勝心魔,有勞諸位相助,日後若有好處,定然不會忘記諸位。”
長青公笑眯眯地撫須道:“公子太客氣了,能修成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兩大陣法,我等已經受了公子恩惠,豈能恬不知恥,再與公子討要好處。”
功德靈氣,不過是外物。
這兩道大陣修成,六大精怪獲得的好處,遠遠要比修為增長來的實際。
陳玄與眾精怪告辭,離開了畫卷天地的寒春峰,出了海嶽道人設下的天地禁制。
如釋,性全,海嶽三位道人與陳玄道賀:“玄鑑道友收攏心念,連破三境,可喜可賀。”
陳玄與三位道人鄭重稽首:“多虧了眾道友指點迷津,不知祖師是否出關?”
海嶽說道:“師父正在山巔等你,玄鑑道友自去便是。”
陳玄拜別了三位道人,徑直往方寸山巔而去。
他一介外人,在這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修行許久,還受了菩提一眾弟子照拂,理應去與祖師道謝一聲。
不多時,陳玄便來到了方寸山巔。
菩提祖師高坐蒲團,手託拂塵,慈眉善目道:“玄鑑來了。”
陳玄鄭重稽首:“晚輩陳玄,雖為外人,忝在山門修道,受祖師並一眾師兄照拂,今已收攏三道心念,降服心魔,三教學問皆有涉獵,僥倖連破三境,躋身煉神圓滿之境,今特來與祖師拜謝。”
菩提祖師抬手撫須道:“不需多禮,此亦是你悟性非常,故而有此造化。”
那真武擇徒的眼光確實不錯,有此一位弟子,未來兼通三教學問,無論是在天庭,靈山,還是人間,皆是如魚得水,左右逢源。
菩提祖師見他一身氣象非凡,故而問他道:“玄鑑此番,收攏慈悲心,仁愛心,長生心,可對自身修行有所體悟?”
陳玄道心通明,福至心靈地答道:“此番以三教學問收攏三家心念,明心見性,關鍵之處乃是在‘見’之一字上。”
菩提祖師笑問:“可曾‘見’得什麼?”
陳玄答道:“儒家學問,以人為本,克己復禮為仁,教我從此見得自身性善性惡;道家學問,清淨自然,無為而無不為,上天入地,乃是見得天地之廣闊;佛家學問,顯密圓通,照見眾生疾苦,乃是教我見得萬物眾生。”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此為我修道之根基,三家學問融合一身,方才是這條大道之始。”
菩提祖師讚許道:“玄鑑悟得此道,殊為不易,你之道號之中,因有一‘鑑’字,頗與佛家有緣,我且送你一場造化。”
說罷,祖師一揮拂塵。
陳玄體內的本命法寶青玉法印自動被牽引而出,懸浮在菩提祖師面前。
祖師看向那一方法印,上下四方,乃是六合之象,只有下方刻印有“玄鑑幽微”四字本命印文。
此青玉乃是西王母所贈,上面那四字卻是太上老君所刻,經過陳玄精血灌注,方才成為他的本命印文。
菩提祖師伸出一指,在那青玉法印的側方亦刻下四字印文,每一筆落下,皆是道力在陳玄本命法寶之上的顯化。
片刻之後,印文側面的青玉碎屑簌簌而落,露出四個字樣。
顯、密、圓、通
菩提祖師刻下這四字印文之後,對陳玄說道:“此四字印文,與你那‘玄鑑幽微’正好相反,‘玄鑑幽微’乃是洞悉通明之印文,此四字卻是將心相天地投射於外界,也可將外界之物困於心相天地之內。”
“憑你內外如何顯化,圓融通達,自成天地。”
“待你修成天仙之境,萬里山河,海嶽滄溟,不在心外,只在此心之中。”
陳玄收回青玉法印,謝過了菩提祖師賜下印文。
有了此印文,他等於擁有了一座自成道場的小天地,心力越高,顯化出來的心相天地便越接近真實。
既然收了好處,自然也該替人辦事。
菩提祖師門下弟子助陳玄觀道修行,收攏心念,雖有祖師允准,終歸到底是陳玄親身觀道,憑藉學問砥礪道心,自己爭來的。
這四字印文,卻是祖師親自賜下,另屬別的因果。
菩提祖師道:“你與我那小弟子悟空因果糾纏,早來此處五年,且不知他日後惹出什麼禍端,玄鑑小友通曉因果,但他日後有難,小友念起今日因果,還請不吝相助。”
陳玄道:“悟空與我乃是結伴道友,不須祖師吩咐,但他日後有難,我定當竭力相助。”
菩提祖師微微點頭:“如此,你在山中修行事了,在此枯坐修道無益,可以下山往那北方而去了。”
陳玄聞言有些恍惚。
算來他在山中修道,不過數載光陰,卻是忽然而已。
菩提祖師既然說了他在此處枯坐修道無益,便說明他結金丹證地仙的契機不在此處。
陳玄再拜謝過祖師,說道:“我即刻去與悟空作別,便下山趕赴北俱蘆洲而去。”
說罷,他辭別祖師,回到三星洞中,早見菩提座下弟子俱在。
傳他通背拳的廣法,化作獵戶一家考驗他和悟空的大衍,智信,慧遠,化作樵夫指引他們上山的真弘,指點陳玄修行的如釋,性全,海嶽,還有教悟空習字練字的穎聰。
最後是那與陳玄一道結伴求道的悟空。
悟空見陳玄到來,上前欣喜道:“道兄,道兄,俺如今聽聞師父講經說道,跟隨眾師兄吐納煉氣,已經築得修道根基矣!”
陳玄笑道:“如此,便算是入道修行之始了。”
不久後,在他踏入煉精化氣境界之前,菩提祖師便會傳他大品天仙訣,以及那用來躲避地仙三災的地煞七十二變之法,更有筋斗雲一個跟頭便是十萬八千里。
悟空得了功法,修行自會一日千里,在出世之前吸收千年萬年的天地靈氣,皆會化作修為,導致那地仙三災提前到來。
他更有躲三災之法,輕而易舉便能度過三災,成就天仙之境。
但此天仙卻是太乙散數,不受天庭敕封認可,不曾司掌仙職,只能算作不老不死,不能算作不滅不朽。
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陳玄與悟空的因果,到此暫且告一段落。
他上前與悟空稽首道:“往昔與你偶遇之時,我本該去北俱蘆洲蕩魔除妖,追尋我之長生大道,然而因果無常,隨你到這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修行數載,裨益良多。”
“如今承蒙眾師兄與祖師照顧,我已在此處修行圓滿,該重新啟程向北而去了。”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悟空道友,我今下山,日後有緣再見。”
悟空怔怔地看著陳玄,聞聽此言,方才醒悟兩人原不是一路之人,只是剛好命運交匯,結伴而行,在這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共同修行了一段時間。他要往北而去,尋他的長生大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