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第三鼻嗅愛,雖不如眼見喜和耳聽怒一般,能夠直接增強感官,卻能教陳玄不被凡俗情感支配道心。
白色蓮花散發出陣陣清香,最是能夠醒人心神。
上一段因果了卻,洛邑都城內部再無鬼物,陳玄也難得清淨了幾天,就扮作老子的書童,隨他和孔丘遍遊周都洛邑。
幾日後,聽聞楚國派遣使者與晉國談判,晉國所擁立周敬王暫時退兵。
楚國騎兵也自返回本國。
洛邑都城重開城門,街道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景象,街道兩邊有小販叫賣吆喝聲。
周王次日升殿,左右文武山呼畢,王翻閱奏章,有一奏摺是那楚國使者所遞,摺子上說,楚王有意收藏周王室典籍,願乞原本令編修抄錄一版,錄畢奉還。
王忽而問道:“守藏室史老聃,年歲幾何?”
左邊穿朝服,手持笏板的文官出面奏道:“回稟天子,老聃任職守藏室史多年,今已有八十二歲。”
王思量片刻,說道:“老聃年歲已高,就予他些賞賜,使其歸還鄉里,享天倫之樂,眾愛卿以為如何?”
百官皆道:“天子聖明!”
片刻之後,早有手諭傳至老聃府邸,王宮寺人端著金銀賞賜,在門口宣讀周王旨意。
老子領旨謝了聖恩,卻以為官多年無所建樹為由,不受賞賜,只教陳玄扮作的書童牽了院子裡那頭青牛,離開府邸。
出王宮正遇見神色有些憂慮的孔丘。
夫子問道:“伯陽先生何往?”
老子笑答一句:“天子以我老弱,下旨允我歸還鄉里,安享天倫之樂,正要去與你作別,不曾想在這裡遇見。”
夫子長嘆道:“我亦接到魯國書信,國內動亂,即刻便要返回本國,方才正欲入宮與先生作別,不曾想在這裡遇見。”
陳玄說道:“既是順路,不妨一同出城,就在城外作別。”
夫子即命下人收拾馬車行禮,與老子和陳玄一道出城。
這幾日夫子與老聃談天說地,交流學問,已是惺惺相惜,不忍別離。
故而到了城外,夫子感傷道:“此去一別,不知何日還能再見先生。”
老子撫須笑道:“見我老弱之軀,不如見我之學問綿延傳承,福澤後世。”
夫子若有所悟,執學生禮拜別老聃。
老子乘坐青牛,最後告誡道:“我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義者送人以言。我不富不貴,無財送與仲尼,願以數言相贈。”
“當今之世,聰明而深察者,之所以遇難幾至於死,在於好譏人之非也,善辨而通達者,之所以不斷招致禍患,在於好揚人之惡也。”
“願仲尼留意。”
陳玄亦拜別孔丘:“夫子保重。”
老子乘牛,陳玄牽牛,徑往西方而去,孔丘亦往東去。
至此二聖離開洛邑。
陳玄回望周都洛邑,憑眼見喜觀其氣運驟然衰落,料想是無聖人坐鎮,更加難掩頹勢。
老子於青牛之上說道:“武王伐紂,周代商,今已七百年,當年朝歌,一如今日洛邑,無非是天道輪迴,因果使然。”
陳玄說道:“只是苦了四方黎民百姓。”
老子笑道:“你若不修道,何妨在人間做個一國明君,效仿那西伯侯勵精圖治,換了這片諸侯爭霸,生靈塗炭的人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