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說道:“關令既要請教老朽,想必心中有所疑惑,若問周朝禮法,治世之術,處世之道,老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陳玄在一旁一言不發,老子此言乃是故意避重就輕,知曉尹喜心中長生執念,故而不談修道,只談學問。
尹喜果然為難道:“不才乃是為了向聖人請教如何修道長生,這些學問我亦仰慕許久,能得機會討教自然是好,可惜不得長生,便是懂了學問,始終不過百年後化為塵土,長埋於地,無人知曉。”
老子長嘆一聲:“關令既是修道之人,緣何不察老朽乃是風燭殘年,一副俗世之身,行將就木,若有長生之法,老朽自己何不修道長生,返老還童?”
尹喜眼神黯淡,掙扎片刻,似乎終於放下了心中修道長生的執念。
既然不能修道成仙,就在凡俗好好做學問也行。
至少無愧於天地、生民、往聖、萬世。
心念至此,尹喜再次對老子行大禮道:“我既無緣長生,聖人又將西出函谷,一身學問未能傳下,甚是可惜,懇請聖人多住幾日,留下一部著作,我願拜入聖人門下,研習聖人學問,綿延傳承,福澤後世。”
老子仍然一言不發,似是在考慮著什麼。
片刻之後,他微微點頭道:“如此也好。”
尹喜心中大定,回到府中,立即吩咐下人取了竹簡,又親自為老子研墨,筆墨伺候。
老子持筆飽蘸濃墨,揮毫在竹簡上落筆,開宗明義,即是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千古名句。
這具凡俗之身畢生所學,都化作一個個文字,落在竹簡之上,流傳後世。
陳玄倚靠在門邊,笑望向那書案旁邊早已破除心中執念而不自知的尹喜。
從前修行,自以為長生之道盡在掌握,卻不知手中空空如也,握住的不過是些許執念。
如今放下,下定決心做個造福百姓的好官,不再求取長生大道,於是分明已經鬆手放下的執念,反而化為機緣,又回到他手中。
造化弄人,造化弄人。
拿起便是放下,能放下才是拿得起。
數日之後,十卷竹簡陳列在案上,洋洋灑灑五千言,分上下兩篇,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
尹喜觀之如獲至寶,手不釋卷日夜研讀,往昔心中疑惑盡數散去,如撥雲見日。
尹喜又命人親自抄寫撰錄,還將老子親筆所寫原本收藏。
函谷關著書結束,老子即向尹喜請辭,尹喜已被其學問折服,當即親自為老子牽牛,與陳玄一同,遠送老子出函谷三十里。
送至城外,陳玄問道:“文始道友得了聖人著作,想是要留在函谷,做個造福一方百姓的關令了?”
尹喜卻是微微搖頭道:“治一關百姓易,治天下百姓難,此番將聖人送出函谷,我亦辭了關令一職,就與從前一般周遊四方,傳承聖人學問,或可救此天下百姓疾苦。”
陳玄稽首拜別尹喜。
尹喜亦還了他一個稽首,當做是自己與修道長生之路作別。
另一旁凡間觀道因果已了,老子騎青牛,忽然駕起祥雲,飛昇天空,顯化出原身容貌來,只見他身披八卦仙衣,手持拂塵,白首白鬚,仙風道骨。
正是三清之一的太清道德天尊,三十三重離恨天上,兜率宮太上老君親臨。
陳玄和尹喜見了,連忙朝著天空遙遙禮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