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陳玄丟出太上老君金鋼琢,打死了化龍之後的錦鱗大王,一時間兩岸青壯歡呼,懸河龍王大仇得報。
天空中雲收雨住,一抹殘陽照在陳玄的臉上,溫暖疲倦的感覺襲來。
他忍不住向後栽倒躺去,一隻青牛不知何時出現在他身後,主動馱起他的身形,兩岸青壯百姓紛紛上前主動護送他。
那懸河龍王對眾百姓道:“諸位百姓稍候,錦鱗大王雖死,卻也具備了真龍之形,小龍這便助你們將龍屍抬入城中,剖開其腹,取其中龍珠送予仙師,權當是小龍與諸位報答仙師的一片心意。”
百姓紛紛謝過懸河龍王,龍王現出真身抓起龍屍,與百姓一路護送青牛和陳玄至城中。
縣衙住處。
老子正與一位道長對坐飲茶,瞧見青牛馱著昏迷的陳玄進來,吩咐下人將他扶去房間裡休息。
那下人將一顆明晃晃的龍珠奉上,說是懸河龍王與上陽百姓的一片心意,便退了出去。
退出去的時候,下人看了一眼那位陌生的道長,好像覺得有些面生,不是這府中客人,容貌卻又與那天顯聖救百姓的真武祖師十分相似,也不敢打攪,退了出去。
老子笑問太玄真人:“不是說守護武當山,離不開身?怎麼前腳元神剛走,後腳凡蛻便來到了上陽城中?”
太玄真人往那桌子上的龍珠看去,說道:“我來看看這不成器的劣徒,若非有老君金鋼琢,他這般道力便是拼死,也敵不過那偷偷躋身煉神境的鰲魚精。”
老子朝著屋內一招手,一道金鋼琢還返回他袖子中。
只聽他緩緩說道:“道力再高,不修心性,遲早落得個被道力更高者打死的結果,你真身在北俱蘆洲蕩魔,當見過許多殺力堪比天仙的妖魔,可最後結果無非被你打死,化作一份功德記在天庭功德司的功勞簿上。”
太玄真人點頭,這話倒是不假。
人仙地仙天仙神仙鬼仙,其實並非比誰的殺力高低,而是比誰更接近道的本質,誰方能得長生正果,享無極大道。
玉皇大帝歷一千七百五十劫數,每劫該有十二萬九千六百年,方才能夠執掌天庭大道,統御一眾天仙。
若修道只增道力與殺力,玉帝累劫修持上億年之久,他殺力自然該是最高,一個念頭落下便能教北俱蘆洲妖魔盡數化為劫灰。
又何須派遣真武前去北方蕩魔?可事實卻並非如此。
玉帝能坐天位,乃是他一顆天心歷億年不改,無他坐鎮天庭,維持天道秩序,這三界便要亂作一團。
這就好比凡間皇帝已經是一國之主,邊境與別國發生衝突,總不能一有事就親自提刀上馬,御駕親征,東征西討。
九五至尊自有治理國家,統御文武百官的職責,若是天天想著提刀上馬殺敵,不如做個徵北大將軍來的快意。
太玄真人忽然想起一事,對老子說道:“此番下山,一則為我這徒兒護持聖人,怕他道力低微敵不過那煉神之境的錦鯉精,有老君金鋼琢相助,此事已了。”
“二則,北俱蘆洲之南有一國,名為日月,日月國王駕崩,本該太子繼位,怎奈太子賢明早逝,其餘子嗣之中莫有能如意者,故而將王位傳與了太孫。”
“太孫上位之後,著力削藩,逼死幾個叔叔,逼得他四叔造反,大軍南下直取皇都,路上遇到些妖邪阻道,我之真身受玉帝敕封,蕩魔除妖責無旁貸,降妖途徑日月國,我前世亦是淨樂國太子,知曉帝王世家諸多不幸,便心生一念,幫他滅了些許路上妖邪。”
老子撫須說道:“如此便沾上了因果,難輕易了卻。”
太玄真人難得嘆息:“是也,那四皇子一路勢如破竹,攻入皇都,為維護自身名譽,不提造反,只道是身受天命,奉天靖難,有北方真武蕩魔天尊相助他滅殺妖邪,登上皇位,即吩咐了能工巧匠,又勞民傷財,要在北俱蘆洲為我修建大殿。”
老子聞言哈哈大笑,難得見到天上得道天仙因果纏身,這般煩惱。卻是有趣,有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