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說道:“大王可曾想好了,須知九百九十九顆童男童女之心,可不簡單,若不曾想好,萬萬不可為之。”
國王說道:“我已決心為之,縱有萬般之難,我亦當過之,再者言說,我國中有上萬之戶,九百九十九個童男童女雖難,但湊一湊卻是有的,教國民為我修行而死,此理所當然,若我能長生不死,一切都是值當的。”
方士說道:“大王有此決心,日後大王必有長生之時!”
國王喜笑顏開,說道:“請先生助我,若無先生助我,我連增得此悟性尚且不可。先生,此童男童女之心,便教我那些兵馬去準備,數日之內,定可取來。”
方士一拜,說道:“大王,童男童女之心固然重要,但那藥引子卻不可或缺,若無那藥引子,此藥方斷然無用。”
國王聞聽,即是回味方士所說,此藥引子,乃是須一道心堅定者之心,可他舉國上下,如何能有道心堅定者。
國王思慮許久,目光望向方士,正是想要借其心一用。
方士打了個激靈,搖頭說道:“大王,我的心卻是無用,一來我道心不夠堅定,不可為藥引,二來,若是我取心身死,何人為大王煉藥?”
國王說道:“你所言有理,可我國中,如何能有道心堅定者?去外邊山上可能找尋得?”
方士答道:“大王有所不知,此道心堅定者之心甚是難得,非尋常之人可行,此道心須是歷經生死而不改,大難於前而不動,如此之修行人的心,才可為藥引,這等人極為難尋,有這等修心者之人,大多已是成仙,欲要尋個未成仙的,難之又難。”
國王憂心忡忡,說道:“若是如你所言,我該去往何處,才能尋得這等之人?莫非是天要亡我乎?”
方士沉默許久,說道:“大王,我卻知有一處,有這樣的一號人,離我等近得很,但那人有個不俗背景,大王須有天大的膽子方可取得,若是膽子不足,便取不得此心。”
國王急是問道:“乃是何人?那人在何處?”
方士反問道:“大王果真欲要知得?”
國王說道:“此道便在前,我如何能不欲知得,你且將其與我述說,莫要含糊。”
方士即是說道:“那靈臺方寸山來的兩位先生,其中一位,乃是靈臺方寸山仙人弟子,我曾與土地打聽過,其如今並未有高深法力,與凡人相差無幾,其卻有一顆不移道心,曾轉生三世,而不忘初心,其心乃無上珍品,若大王能得之,以此為藥引,定能悟性大增,是以窺破神物,長生不死,飛昇成仙更是必然之事,便看國王有無膽量。”
國王一聽方士所言,唬得一跌,戰戰兢兢,慌了道:“那等乃是仙家弟子,我如何敢取他的心為用?此萬萬不可,萬萬不可!”
方士聞聽,轉身邊走。
國王恍惚許久,見其要離去,大步上前,將其攔下,說道:“先生不可離去!”
方士說道:“既是大王不敢,我何故繼續留下?當是離去!大王不得神物,不可長生,來日必為黃土,我今與你多說無用。”
國王惶恐不安,說道:“先生,但那乃是仙家弟子,如何能行,如先生所言,那仙家弟子如今尚未成仙,乃是個凡人,可其身後有仙人,我取其心,那仙人前來問責,那該如何是好。”
方士說道:“大王,縱然乃仙人,其如何敢屠滅一國?若是那仙人問責,大王便是舉國與之抵抗,念那仙人不敢對付一國之民。”
國王猶猶豫豫,不敢應答。
方士見之,即是說道:“我見國王日漸衰老,此間乃國王得長生之機最好之時,若能得悟性大增,日後成仙亦可,如若不然,恐國王當亡矣,若是亡故,國王入了那陰曹地府,那時便是後悔如今未有得長生了。”
國王一驚,問道:“先生,為何我入陰曹地府,會後悔如今未得長生?”
方士答非所問,說道:“大王覺得,你如今在位期間,所作所為,當是如何?”
國王沉默許久,說道:“當是無功無過也。我曾命徵勞役,遠採山石,購楠木,以建華麗宮室,然皆為教宮室之威,震懾四方,雖役民之力稍眾,然非壯麗無以重威。我又曾喜道而各處奔波,煉丹,耗費許多,此非我之私好,實乃為江山萬年計也……”
國王說了許多。
方士便是靜靜的觀望於國王,半點都不曾信得國王所說。
國王嘆息一聲,說道:“我無有德能,但此與陰曹地府有何故,望請先生相告。”
方士說道:“大王可知地府有那十八層地獄乎?”
國王問道:“此等怎說?先生與我細細說道。”
方士說道:“那地獄有十八層,層層皆有不同之說法,如那第一層,喚作‘拔舌地獄’,但於人世間曾挑撥離間,誹謗害人,油嘴滑舌者,則當打入此層地獄。那時入得此等地獄,真乃生不如死,會有那地府勾死人,掰開罪人的嘴,用鐵鉗夾住舌頭,生生拔下,非一下拔斷,而是拉長後慢拽,反覆受刑……”
方士徐徐將十八層地獄一五一十與國王講說。
國王每聽得地獄一層,便止不住的打哆嗦,他已經算不清,若是按照方士所說,他若是入了那陰曹地府,需要受多大的罪。
他惶恐不安,即是說道:“果真有這般地獄之說不成。”
方士說道:“大王若是不信,待大王亡故後,即可知得,只恐大王到時候要受些罪。”
國王這般聽說,只覺不可前往陰曹,他必是得長生才行,管他甚仙人弟子,自身性命才是真重要。
國王即是用手攙住方士,說道:“先生,但我有心取那仙家先生之心,唯恐其不願將心與我,先生可有法子,能助我一功,若先生助我,我定銘記在心,永不敢忘先生之功。”
方士說道:“要法子有何難?明日便是那仙家弟子來此處第六日,正是要離去之時,你且去請那仙家弟子來宮中赴宴,言說踐行,只許他一人前來,那仙家護法不在身邊,只消那仙家弟子前來,到時候取心,正是易如反掌!”
國王聞聽,怦然心動,說道:“先生所言有理!只要將那仙家先生哄來宮中,取得道心,便是那護法得知來攻,那時木已成舟,我又有兵馬護衛,其耐我如何。”
方士笑著點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