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元清心中有淡淡的喜悅,修行九年,終有所成。
不過,他並未因喜悅而影響了修行,而維持著這樣的狀態,有條不紊的推動周天鎮劫四相劍的運轉,讓這種境界在自己的道心之中紮根。
四劍合一,並非單純的是一種劍陣,而是一種對劍道的理解。
伏魔劍道、封魔劍道、天魔劍道、蕩魔劍道,四種劍意並行,以一種玄之又玄的狀態讓四種劍意相互融合。
這四種劍意迥異,伏魔劍道求其全,天魔劍道求其變,封魔劍道求其穩,蕩魔劍道求其銳。
四劍合一則是四者並存,同得其意而不失其神。
如此意境之下,自身真元、神魂都在發生妙不可言的變化。
這一縷氣息是顧元清真元、神魂、劍道意志的凝聚,當其凝聚,便如同化為了種子,在其心中生根發芽。
感受著這縷氣息的不斷成長,感受因之而帶來的種種新奇變化。
顧元清如同再一次看到了不死境的道路!
真元、神魂、意志的凝聚的力量穿行於肉身之內,便自然而然的與肉身產生奇妙的聯絡,彼此的氣息交融,並在細微之處留下彼此的烙印。
這便是上乘功法的好處,功法運轉的本身便是直指境界的突破。
就算現在尚且未曾達到真正突破的層次,可已在不知不覺為最後的突破打下根基。
相比起來,顧元清推演的大道禪心訣,雖同樣能支撐顧元清進入混天不死境,乃至說直指虛仙之境。
可限於他自身見識,這些功法根本未曾真正完全成型。
說白了,就是他推演的大道禪心訣,可以讓他在當前層次做到具備成為虛仙的可能性,不會因為修行此功法而失去了繼續前行的可能性。
當其自身見識和底蘊足夠之時,只需將功法繼續推演和完善,便可直指虛仙之境。
而這也是顧元清為何一直追尋機緣,追尋各種修行之道的緣由。
而眼下,這來自道宮的傳承便是直指仙道,可以說是顧元清所知功法之中最為上乘之法。
這門劍道傳承最大的意義甚至說不在於他能修行成鎮劫四相劍,也不是說顧元清可以憑藉此法而成就混天不死。而是足夠讓顧元清對成為混天不死之道了悟於心。
而這也便給了顧元清推演屬於他自身功法的基礎!
他人之法未必適合自己,即便現在看不出來,但日後或受其限!
誠然,清平道宮傳承直指仙道,那仙道之後呢?到底能走多遠,顧元清並不清楚。
更何況,劍道從來都是他所修的其中一種大道,顧元清也不可能因為此道而捨棄現有的根基。
擁有道衍加持的顧元清,也並不想完全追尋別人的腳步。
而是想走出自身之道,如此方才可在最後不受制於人!
這一坐又是半年。
顧元清終於再次睜開了雙眼,鎮劫四相劍已是完全穩固,就算他從修行狀態脫離出來,依舊在軀體之中緩緩運轉,無時無刻都有進展。
“若是我按照此法修行,不出三十年,我便可入混天不死之境!”
他長長吐出一口氣來,心中大略估算。
“我根基紮實,不論修行任何功法,進展都是極快,只是此傳承,萬物唯劍,以此法而成的混天不死,便也斷絕了其他大道的可能性!”
當然,這並不是說不能修行其他道途,劍道高手,同樣也可施展其他術法,只是其核心便是劍道,以劍道而馭萬法。
根基若成,便難改易,所以顧元清慎之又慎!
他站起身來,推開大殿之門,緩步行在山間,不斷思索著自己的道途。
其實從內心來講,他早已有了定計,這些梳理只是為了讓自己走得更穩,走得更明。
片刻之後,他站在懸崖邊上,旁邊是天地潭,而這裡是他曾經垂釣魔域之所。
說來已是多年未曾在這裡垂釣了,遙想當年,不禁一笑。
他就在旁邊青石之上坐下,抬手便凝為釣竿,釣線垂落,便沒入雲霧之中,破開空間,便沒入不知名處。
忽然,他眼神中微露驚訝。
他本以為落入的應該就是魔域之內,卻忽然感覺不對。
神念探入,顧元略微露出古怪之色。
“這次……落去的似乎是無量河中!”
凝聚釣餌,片刻之後,顧元清提杆而起,一條天階道魂被拉了出來,卻是一條長達五百丈火蛟。
天階上品!
若是煉化,可供修行火行之道的天人踏足陰陽之境的大道領悟。
“竟然真的將之釣了出來?”
顧元清驚訝無比,其實他也只是嘗試,當初在無量河邊之時,他不是未曾嘗試過以天釣之術將道魂拉入北泉洞天,包裹神魂大藥,他也同樣嘗試過,但皆未成功。
古界之中,似乎只有唯有透過虛空石將法寶器物帶出。
但這一刻竟是將之打破了。
這並非是天釣之術力量,更像是眼下的這片雲海,似乎另存規則,就如同當初北泉山未曾墜入魔域,他卻可以此釣取妖獸一般。
不過,這絲驚訝也只是一閃而逝。
在這山中,有太多顧元清難以理解的地方,這也不足為奇。
他啞然一笑,心念一動,抬起手來,這一條火蛟就不斷縮小,最後化為一指之長落在顧元清手心。
在其掌心之中不斷盤旋,玲瓏可愛。
顧元清頗有興趣的打量著,還是他第一次在北泉洞天之中見到此物。
他以觀山之法細觀之,整條火蛟皆是精純的火道元氣所化,其中蘊藏靈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