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時間過得很快。
對修行者來講,其實也不過就是閉關一次。
可這十年對乾元界來講又不一般,不知多少修士走了出去,遍佈各大界域。
乾元神殿也是遍佈了七十六個玲瓏界域,這些界域之中有的是真心想與乾元界交好,企圖得到進乾元界修行的機會,有的只是不敢得罪了乾元宗,不得已而為之。
而剩餘界域則顯得沉默,只是說宗門之內還需商議,對此乾元界也不強求。
同時,北泉洞天之內也多了不少人,都是來自其他界域的進修者。
為此顧元清專門再次在洞天之中,劃出了三千里地給乾元宗規劃使用。
而原本鬆散的乾元宗隨著所承擔的事務漸多,也逐漸形成了完善的構架和規則。
這對曾經當過皇帝的李程頤來講,也是輕車熟路。
從內部宗門規則、神殿管理條例、傳道指南,到外界修士進修的相關安排,以及善功兌換的標準等等一切有條不紊,安排得妥妥當當。
而在山中所見之奇景,入山中修行的諸般好處經這些修行之人口傳出之後,自然遠比乾元宗自己訴說更為有吸引力。
特別是一些小界域虛天巔峰修士,他們在天人層次的傳承本就不全,在本界域之中難以突破天人,可來到北泉洞天之後,以一萬善功換了一次與向李程頤請教的機會。
得其指點,最終突破天人!
其實這天變之劫,他本是渡不過的,但顧元清出手抹去了雷劫!
畢竟,這是第一位在北泉山突破天人的其他玲瓏界域修士,有著重要的宣傳意義!
而這些諸般種種,也正一點一點的改變著乾元界在眾多修行界域的地位和影響。
而十年後的今日,乾元界界域再傳法音。
“三十日後,吾將再次講道,凡大乾之人,非大奸大惡者,皆可聆聽!”
此聲一出,整個乾元界域再次沸騰。
顧元清的每次講道,對整個界域來講都是天大的機緣,比之天梯機緣更讓人心動。
多少修士便是因為聽聞講道而走出當前瓶頸!
可以說,這算乾元界修士最為讓人期待的事情。
乾元宗、大乾朝廷、眾多其他宗門,從上到下皆是動了起來,將各自事務妥善安排,只為等待那聽道之日。
與此同時,此訊息也迅速傳出,其他界域也是引起轟動。
對顧元清講道一事,他們耳聞已久!
不少人找乾元界的修士打聽具體情況,並想著辦法前往乾元界域。
卻被告知:就算你去了也是沒用,除非你以善功換得聽道的名額,否則進了乾元界域也聽不到的。
有人不信,整個界域都能聽到,難道外人去了便聽不到了?
現在進入乾元界域的途徑比起以往多了許多,不少商會和界域皆與乾元界域有著交往。
而本在北泉洞天之內進修的外界修士則更是忙活起來,相比外人,他們本身要兌換聽道名額的所需的善功更少。
這本也是乾元宗的策略。
在乾元宗的地方修行,日後出去怎麼也與乾元宗有著幾分交情。
而這些人大多數本就在各自界域之中地位非凡,就算現在修為還低的人,等日後成長起來,自也可以影響這些界域的策略。
當年的太古神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如此施為的。
李程頤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將乾元界逐漸打造成以前太古神宗的那般光景,從而取而代之!
講道之日來臨。
諸多修士聽得如痴如醉,可有些來到乾元界域,卻未曾兌換資格之人卻傻了眼。
翟守道便是其中之一,他來自廣蘭界無妄宗。
天變一劫巔峰之修為,也是宗門長老。
以他之地位,本可在宗門之內支取善功,足以換取一次聽道的名額。
只是同樣需要付出不菲的代價,修為越高,換取的聽道名額的所需善功也就越多。
他捨不得這些代價,也有些不信那顧元清竟可做到如此,而且兌換善功換取的名額也並未是進北泉山中,而是隨處可聽,所持之物也不過一塊玉牌罷了。
但現在,明明那塊玉佩就放在二人之間,身旁同為長老的師兄身上道蘊纏繞,陷入悟道之中,而自己靜心聆聽,卻什麼也聽不到。
這樣的場景發生在乾元界各處,只是這時已是悔之晚矣。
顧元清自然不會去關注這些小事。
這次講道除了配合乾元界策略之外,也是他對這十年之間對觀之道書感悟之的一次回顧、整理和總結。
以他的修為,看起書來與尋常人自也有些不同。
若是換成普通人,清平道宮內的藏書,就算給他千年也未必看得完千之一二。
但對他來講,尋常書籍只是神念一掃,便詳知其意。
唯有真正碰到有意思的書,才會慢下來細品其意。
即便如此,顧元清也只是看了一小半而已!
十年間,他的氣息變得更加樸質和沉穩,書中知識和精神與自身認知的碰撞,讓他對修行之道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這些種種皆會成為他推演混天不死功法的資糧。
除此之外,這些藏書也讓顧元清對於修行界、靈界、域外都更為了解。
這裡麵包括修行界之各種奇地、異地,天材地寶誕生之處,各種悟道之所,各種奇異雜文,歷代修行界中風流人物。
還有諸多門派的特點、神通功法奇異之處,應對之法,以及由此而誕生的各種奇思妙想。
這些都是歷代清平道宮修士的所留下來的最為珍貴的寶物。
給顧元清在修行之道上提供了許多從前未曾想到過的思路,拓寬了其思維,增長了其見識,為日後術法神通的打磨也會省卻不少功夫。
或許唯一的缺點便是書中中記載都是數萬年前甚至更早的東西,和現在的修行界肯定有所不同,只是這不同之處只怕也極為有限得很。
誠然,數萬年很久,對任何世俗朝代來說,都可算是滄海桑田,但對於真正的大宗門、大修來講,也不過就是幾個時代罷了。
這一次講道之後,顧元清同樣有新的想法和感悟,帶著這些感悟他再觀天道經,又是另外一種味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