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屍仙

第278章 文治武功,信箋告急

大雍景治年間,藩鎮勢大。

長亭王朱晟獨子隱姓埋名,化名朱雍,以布衣之身發跡,整合藩鎮兵馬,揮師南下。短短兩年間已佔據四州。有見北地襄軍者,均言其軍容整肅,大有虎吞山河之勢。

而今位屬九邊重鎮之一的蔚州,也已大半歸屬北襄軍。

襄者,有解衣耕種之意,《說文解字》有言:襄乃解衣而耕的振奮狀態,有昂揚向上之意,或假借為高、除、助、成等義。

朱懷安將麾下兵馬取以襄軍,便是要告訴世人,北軍乃是為了天下百姓而戰,他化名朱雍,從軍中底層做起,則等同於解去華服,白身從戎,與布衣百姓乃是同一陣營。

此時蔚州境內,前年才剛從翰林院庶吉士熬出頭,出任丹墀縣縣尊的吳文才正在發愁。

“想我寒窗十年,又屢遭磨難,這才出人頭地,做了一縣長官,如今不過二年,蔚州竟被叛軍攻破,等叛軍攻破城池,我又該如何應對?”

一旁,衙門師爺出主意道:“大人,叛軍勢大,若是此時放棄城池,撤回京城,還來得及。”

“撤回?棄城而走與逃兵何異?況且我若走了,這一縣百姓無人照應,倘若生出亂子來,又會有多少人妻離子散?”

城牆上,蓄了短鬚的吳文才不復以往的意氣風發,而是多了一些滄桑和沉穩,他嘆道:“如今我只希望那北襄軍果真如傳言一般,不犯百姓一犬一豕.”

“大人要降?”師爺眼前一亮,一旁的武將守備同樣投來視線。

北襄軍彪悍,攻無不克,蔚州郡縣不戰而降者甚多,而執意與北襄軍為敵者,多數都沒有好下場。

慈不掌兵,兩軍一旦交戰,許多事情便會脫離掌控,再難挽回。

在場之人,有心死戰者屈指可數,剩下的人誰也不敢賭北襄軍的喜惡。

吳文才看了圈師爺和守備將官,幽幽道:“我為大雍臣子,得朝廷器重,才有今日成就,若我不戰而降,豈非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那大人是想”

吳文才伸手扶向城牆,瞭望遠處塵煙,目光深沉道:“張守備,取弓來!”

一旁的守備猶豫片刻,還是將弓遞給了縣尊。

吳文才看著遠處逼近的沙塵。

暮色中,一支玄甲軍肅立如林,裸露在外的鋒刃處映著寒光。鎧甲相擊,錚然有聲,其間將卒身姿皆如松如嶽,軍容之整肅令鬼神生懼。

底下有嗓門大的執旗兵出列,於馬上舉起金色旗幟,讓丹墀縣主官武將等人即刻開門投誠。

吳文才挽起長弓,咬緊牙關,衝著城外軍列射出一箭!

底下執旗兵嚇了一跳,還當是有武藝高強的好手要拿他當下馬威!

執旗兵一個馬肚藏身,驅馬後退,卻不曾想那箭只射到一半距離,便勢頭萎靡,紮在了地上。

吳文才丟下長弓,說道:“不發一箭一矢是不戰而降,而今我擊發一箭,便是表明了我的立場。”

“但我身為一縣長官,卻沒能為國朝守住疆土,其罪依舊難贖,從今日起,我便是大雍罪臣,再不是你們的官長。”

吳文才雙手舉起,摘下官帽頂戴,鄭重的放在了城牆上。

朝廷剋扣餉銀,迫使鎮北軍倒戈,蔚州各郡縣軍中餉銀同樣遭受其害,若不是吳文才這兩年殫心竭慮,將治所打理的井井有條,給軍中將士額外關照,怕是此時的軍將早已投敵求榮去了!

“一個丹墀縣抵不住北襄鐵軍,若是因我一人,讓縣中百姓受難,使軍中將士白白喪命,那便是我的罪孽。”

“張守備,李縣丞,今日我一人不降,與爾等無關,若北襄軍怪罪,也是我一人罪責。”

“大人.”縣丞與張守備幾乎同時張口,但當兩人目送吳文才走下城牆時,卻無一人上前阻攔。

唯有師爺小跑著跟了上去。

“大人何必要射那一箭,若惹惱了北襄軍,不就禍事臨頭了嗎?”

吳文才沒回話,他射的哪是箭,而是心裡的不甘!

枉他有一腔抱負,到頭來竟陷入兩頭為難的境地。

一面是臣子忠義,一面是百姓安危;一面是爛透了的大雍,一面是剛興起的‘仁義之師’。

這仗怎麼打?

“師爺跟著我難道就不怕被我連累?”

吳文才問。

“大人於我有知遇之恩,若無大人,我現在還是身陷囹圄,難洗冤屈的囚徒,若大人真要與北襄軍一戰,我也當捨命陪君子!”

吳文才笑道:“那倒不必,若北襄軍真如傳言那般,你我未必有禍。屆時我便歸隱山林,從此再不入官場。”

兩人回到衙門,吳文才還未與屬下叮囑妥當,便有戎裝嚴整的北襄軍隊將衙門團團圍住。

當先將官來到堂前,喝道:“吳文才何在?”

師爺面如土灰,心道完了!

吳文才輕笑一聲,走向前去,渾然不懼道:“我便是吳文才,城頭那箭也是我射的,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來人挑眉看向不卑不亢的吳文才,內心多少有些欣賞,他開口道:“我家主帥有書信一封,讓某親手轉交與你。”

說完,這將官把一封信遞給了吳文才。

“敢問將軍姓名?”

“某姓王,單名一個梁字。”

吳文才接過信件,開啟匆匆一看,眼睛頓時睜大。

“朱”

朱字剛出口,吳文才瞬間反應過來,他急忙收起信件,說道:“有勞王將軍回稟,此事容我再考慮一二,待明日我再給予答覆。”

王梁點點頭,說道:“我軍早探得本縣蒼廩豐實,賦稅不苛,刑獄清明,實乃吳縣令治理有方,今後還請有勞吳縣令繼續濟民之善政,讓本縣儘早安穩下來。”

“王將軍,我乃大雍官員,你等是北襄.”

王梁抬手打斷道:“吳縣令不必急於答覆,我知吳縣令愛民如子,便是為了城內安穩,代為治理幾日又有何妨?”

“某還有要事,不便滯留,還望吳縣令體諒。”

“.”

吳文才還要說些什麼,就見王梁拱手轉身,出了衙門。

衙外,王梁走向眾軍,喝道:“諸軍聽令!我等乃仁義之師,凡軍中士卒違反軍紀,取民一錢一縷者,立斬!凌虐百姓者,以奸軍論處;竊物奪功者,以盜軍當誅!”

吳文才走出衙門,此時北襄軍士卒正從衙前街道經過。

有軍民陌路相逢,士卒則扶劍立如松,目不斜視。民舍閉戶而安,唯聞馬蹄踏塵、鐵甲鏗鏘,風過無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