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閭沒下跪,卻再次彎腰下拜,“我們都聽羽太師的吩咐。太師有何安排,吾等必定遵從。”
小羽很實誠地說:“原本我對你們沒有任何安排。胡亥能力差歸差,可他有三年帝命。
你們大哥扶蘇,則是真正的賢人。
讓他在太平時節當個皇帝,以他的才能與品行,也綽綽有餘。
故而讓他去趙地插旗。
將來叛軍進入趙地,他即便失敗了,沒能守住封國。以他的賢能,也能在趙地留下美譽,讓趙地的秦人對大秦多一點歸屬感。
總之,扶蘇殿下去趙地當王,對大秦,對嬴氏有益無害。
諸位沒有治理一方的經驗,命數又唉,你們都懂,我就不說了。
我希望你們能頂天立地,支撐起嬴氏的萬世基業,卻不敢抱有太大希望。
只指望你們安全活到大劫結束,不至於讓先皇絕了嗣。
如果你們自覺有什麼才華,或者制定了具體的計劃,我也願意聽一聽。
然後用天機術,幫你們推算一下前途。
若可行,我自然會大開方便之門,幫你們得償所願。”
將閭二弟嬴吳,忍不住問道:“太師,你說我們命數咋了?我們不太懂。”
小羽瞥了他一眼,“你咋會不懂?批命之言,當初在朝堂上,我都公開說過。”
嬴吳道:“太師對大秦命數的判詞,我倒是知道。可具體到我們三兄弟,我便不知道了。”
“你們三兄弟又沒甚特殊之處。就像我沒為每個公卿單獨批命,可他們的命數,都在‘天街蹋盡公卿骨’中。”羽太師道。
嬴吳追問道:“具體是個怎麼樣的死法?”
“怎麼死不都是死?咱們談正事兒,別扯沒用的,你們有何計劃?”羽太師問道。
將閭三兄弟對視一眼,神色都有些尷尬。
計劃是沒有的,只想著在分封諸王時,搶先佔個好位置。
“太師,在您的宏偉大計中,還缺少什麼我們有能力補上的?”將閭問道。
小羽嘆道:“你們想當諸侯王,可有選定‘宰相’與護國將軍?總不能單槍匹馬跑去中原當王吧?”
將閭委婉道:“過去大周分封諸侯,宰相都來自大周皇都,由人皇欽定。”
羽太師沒好氣道:“現在大秦什麼情況,你們不瞭解?
還以為封王是為了享福?
你們出去當王,是為了替滎陽承擔來自各路叛軍的壓力。
你們必須擁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不能反過來成為朝廷的拖累。”
她就是覺得他們不行,分封出去後,不僅無法幫大秦回血,反而要加速失血,才沒想過立即分封。
她計劃中的分封,只是滎陽穩定後,選幾個有能力的皇子,外放擔任“郡守王”。
類似東漢末年,劉表去荊州、劉焉益州牧、劉岱兗州刺史.
真要大封,也是在西遷之後。
讓他們對付中華英豪,他們能力不足;讓他們對付莽荒之地的土著,卻夠用了。
將閭看羽太師有點生氣了,連忙從善如流,道:“太師,咱們雖然一直待在咸陽,沒治理過地方,卻不曾虛度年華。
這些年在朝堂上聽諸位公卿理政,學習了很多,只差實踐。
而且,吾等都養了門客,其中不乏武道宗師、文學巨匠、鄉野遺賢。
無論如何,我們幹得不會比當地郡守差。”
小羽沉吟道:“口說無憑,咱們來一場考驗吧,就叫‘賢王考’。
也不侷限你們幾個。
凡有意為國效力,有直面叛軍之勇氣的皇子,都可以來參加‘賢王考’。
考核日期,就選在今晚,在章臺宮。”
將閭感覺透過公開考試來選王,不太莊重。
但他現在連“王”都不是呢,哪有資格發表看法?
“太師,賢王考有哪些專案?我們要做什麼準備?”
小羽道:“沒有具體的專案。你們的確要好好準備一下,回去後別瞎折騰,好好吃一頓,然後好好睡一覺,養精蓄銳、精力充沛之後,再參加今晚的賢王考。
若體力不足,或者精神不濟,失了大分,則悔之晚矣。”
將閭三兄弟一臉疑惑地離開了。
皇子高被小羽單獨留下,兩人都敞開心懷,說了幾句交心的話兒。
“與殿下的交情,我都記得。若真是什麼大好事兒,我肯定不會忘記殿下。
這次外放皇子為諸侯王,是一場大冒險。
成功的希望並不大,失敗了卻可能丟掉性命。
殿下可為太平之君,亂世為王太危險。”小羽道。
皇子高嘆道:“不用太師明言,我也瞭解自己幾斤幾兩。
更加明白二世皇帝鎮滎陽,都是以身犯險,更何況拱衛滎陽的王?
中原叛亂起于山東六國,六國貴族與百姓,都恨咱們秦人呢!
去山東六國當王,只怕不得好死。
可我甘願當個閒散皇子,我兒卻跟我說,爭奪王位不僅為了自己,也是在為子孫後代置辦產業。
現在我為皇子,若無王位,我兒就是‘公子’,他兒子怕是埋沒於公族之中,無出頭之日。
不如現在搏一搏。
能力不行,將來也不會怨天尤人了。”
小羽安慰道:“你讓贏頌世子安心。無論大秦能不能挽回天命,他都不會少一個王爵。頂多,王國放在神州之外。
人道的發展趨勢,是逐漸降低南瞻部洲在人道中的權重。
將來蠻邦的前途,未必比神州諸侯王差。”
皇子高驚疑道:“為何中華上邦在人道中的權重,會逐漸降低?還有哪國能取代中華不成?”
小羽道:“神州只在中華,這不會變,變的是權重。
假如嬴氏西遷,把神州的智慧和制度帶到西荒,不就是加重了西荒在人道的權重?
總的權重不變,神州權重降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