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三場,場場要寫文章,但重點毫無疑問在第一場上,幾乎佔據著七成的分數。只要寫好了這一篇,便等於半隻腳跨上桂榜了。
李翰林正看著的這篇,不出意外的話,便是要被圈為解元的。
文章寫得很漂亮,以“祖宗神”為切入點,娓娓道來,有理有據。
這一看,便能知道作者肯定是出身豪族高門。
整個高州郡,稱得上豪族大家的,也就是簸箕巷陳氏了。
科舉大考,嚴謹嚴肅。
然而文章之事,優劣高下,不可能脫離得開人情面子。
不管從哪方面考慮,將這位長樂堂陳氏的讀書種子定為鄉試頭名,都是非常合適的決定。
硬要挑毛病的話,就是其年少成名,有著“神童”之稱,今年才十六歲。
過於稚嫩的年齡,太早地推到頭名上,或許會招惹爭議。
不過這些都算是小問題,真正讓李翰林有所猶豫的,還是這篇文章的立意,始終沒有跳出窠臼。
祖宗神對應的正是世家豪族之流。
他們的勢力不斷膨脹,壯大,顯然對王朝統治產生了一定的威脅。
這不是好事。
要知道這道題可是聖上欽命的。
大乾朝以人道立國,繁盛三百年。可到了如今,處處已顯露出蔽敗的跡象。尤其神道昌盛,神教林立,使得諸多亂象叢生……
雖然近年來聖上寵幸新妃,懶政理事,但今年突然想出這麼一道題來,其中意義,耐人尋味。
或有振作雄起,重新收拾江山的意思。
聖上畢竟正值春秋鼎盛,仍有雄心壯志。
而作為欽點主考官,李翰林首要考慮的是迎合聖意,別的都得靠邊站。
聖意如海,從無定形。
他不敢說已經理解明白,但起碼要接近,才能幫天子取生。否則的話,辦砸了差事,以後的仕途就別想再有前程了。
這趟以翰林出身來主持一州鄉試,本就是一個將要受到重用的訊號。
當然,要建立在順利的前提之下。
“大人,時候已不早了。”
此時,一名副官踏步上前,低聲說了句。
言下之意,就是希望李翰林能儘快圈定名次,那下面的人就可以連夜撰寫桂榜,以及準備一系列的報喜事宜。
時間緊迫,不能卡在這一步。
李翰林摸了摸鬍鬚,沉吟道:“我再看看……”
放下手中文章,去翻閱其他的,就這麼一份份地看下去。
見狀,旁邊侍立的官吏們雖然犯困了,卻也沒辦法,唯有繼續等待。
在翻看了二三十份案卷後,李翰林越看越不滿意。
莫說立意,後面的那些文章水平寫得明顯差了一籌,更不可能被圈為頭名的。
他感到失望,將要放棄了。
“咦?”
目光一凝,把壓在下面的那篇文章抽出,先粗略掃了掃,隨即開口詢問:“此文名次,為何如此之低?”
副官上前瞥了一眼,有印象,很快回答:“此文觀點太過於激進了,而且行文浮誇,論據不切實際。還是看在寫得有些新意的份上,才沒讓他落榜。”
“是嗎?”
李翰林不置可否,認真地看了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