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龍’國家政治框架的改良、人民思想方向的引導,其實完全源自於張貴的‘設計’。
甚至如今社會上許多創新詞語的改變,都是照抄的六年前,國家初創,他寫給宋文華的所謂,‘解釋白話用法’的冊子。
但張貴懂得的,比如國家層面的農、牧、漁業,應該大規模生產;
公共交通應當由國家補貼運營;
政府應當給失業的國民最起碼的溫飽補貼等等政策,可以一步到位的實施。
公共醫療應當體系化,也就是必須用公家大型醫院代替私人小醫館,也能循序漸進的改良。
可是不懂得,諸如前輩子治病的現代科學醫學,他能耐再大也不可能‘複製’。
所以真龍‘公家’的醫生治病,基本上還是用,‘望、聞、問、切,湯藥、銀針刺穴、火灸、板筋正骨’…
這些東勝洲的古典醫術。
至於帶有超凡色彩的‘靈觀、燒符水、火煉丹’等法門,本來就不是普羅大眾能享受的到的。
畢竟張貴上一世那些超級都市才有的,頂級醫院的尖端基因療法,也不是救一般人的命的……
珠羋市‘丙一醫院’的女醫生,望著張貴探出車門的腦袋。
下意識的伸手扒開他的眼皮看了看,開口道:“眼珠轉一圈。”
“謝謝,但我現在感覺自己真的挺好的。”
雖然女醫生行為唐突,但因為她職業特殊,醫者父母心,所以張貴不僅沒有動怒,還順從的轉了轉眼珠。
“西賀州的醫生有不一樣的,‘望、聞、問、切’之術,診斷腦病,腸胃炎症更加的簡單。
你的眼底清澈,目前來說應該沒有大礙。
可閒下來,最好還是正經的治治,切勿諱疾忌醫。”
女醫生鬆開了手,指點道。
之後便不再理會張貴,朝陳家兄妹點點頭,“陳鍾、小詠,那我回醫院了。”
話剛出口,她身後一個同齡的年輕女同事,突然笑著說:
“柳醫生,咱們下午不是要去接替金醫生、宋宋他們外診嗎。
院裡的公車這幾天都讓帶‘長’的佔用了,還得坐‘公交’去。
現在時間也差不多了,你還不如讓陳小哥捎一段呢。”
“好啊,沒問題。”,陳鍾聞言點頭入搗蒜的搶先答應了下來。
“還是不要了,你車上有客人,而且我要去的地方也比較遠。”
但女醫生卻是個講究人,馬上拒絕了朋友的好心。
但明顯是隻舔狗的陳鍾卻不罷休,急聲道:
“沒關係,我開車很快的,你去哪,我送完客人,一拐就到了。”
“我要去豐漁港外診,可是要出城的,你怎麼一拐就能到。”
女醫生笑著搖搖頭。
陳鍾一愣,“這麼巧的嗎,車上的客人也是要去豐漁港。
真的沒騙你。
他好像是個外地來的記者,專門跑來咱們珠羋市採訪瀛日人‘闖港’這件事的。
對了,他剛還說那些瀛日人是海軍入侵呢,真是好笑。”
女醫生微微一愣,“我昨天聽回來的同事說,那些瀛日人雖然都是老弱婦孺。
餓的瘦骨嶙峋,要死要活的十分可憐。
但的確穿著破破爛爛的兵服,還有旗號,說是海軍也過得去。
外地人能知道這些,應該真是記者了。”
“不會吧,”陳鍾吃驚的道:
“我昨天晚上喝酒,聽幾個去豐漁港瞧過熱鬧的朋友說,就是一群逃荒的瀛日難民。
公家在碼頭曬鹹魚的場子上,給他們搭了個大棚子,遮風避雨。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