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東山臉色一凝。
長沙府北有嶽州府,南有衡州府,東有常德府,這些地方都不選,為何單單選了寶慶府?
他細細一想,突然展顏笑道,“鼓應兄,不如我倆來次孔明公瑾之戲?”
“有何不可?”
陳桴似乎也想通了,應聲笑道。
兩人懶得取紙筆,就伸出手指,蘸上茶水在書桌上寫了起來。
須臾寫畢,兩人相互一看,哈哈大笑。
謝東山寫的是“梅山”,陳桴寫的是“新化”。
所謂的“梅山”,不是一座山,而是蚩尤之後,九黎之民“蠻地”之總概。
熙寧年間,章惇開梅山,可不只是開出來一個安化縣,還開出來一個新化縣。
以大熊山為界,山北為安化,取“歸安德化”之意,屬長沙府,當時叫潭州府。
山南為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屬寶慶府,當時叫邵州府。
此事既然可以遠溯開梅山之故事,那麼,巡按之意已經昭然若揭了。
陳桴將自己茶杯擺正,又將茶壺拿過來,還把托盤挪過來,三者連成一線。
他指著旁邊的茶杯,“這是金輪禪院與李氏祖墳。”
又指著中間的茶壺,“這是安化縣衙。”
最後指著托盤,“這是巡按察院。”
“托盤若想審理茶杯,就要先動茶壺,但如你所說,他不想動茶壺,那麼……”
陳桴伸手一抄,將自己的茶杯抓了起來,輕聲笑道,“我們只需處置好這個茶杯就行了!”
***
谷鳥時一囀,田園春雨餘。
淅淅瀝瀝的春雨,下了三四天了,看這架勢,短時間內不得消停。
蔣桂枝飛快地吃完飯,跟劉詩正夫妻告了個罪,將自己的飯碗放到廚房,去堂屋拿起一頂斗笠扣在頭上。
陶氏放下碗,趕出來給她披上一件蓑衣,“今天穀雨了,別心急,小蟾這兩天一準就能回了。”
“嗯,我知道的。”
蔣桂枝看著遠山的茶園,目光清亮。
茶葉最貴清明,次貴穀雨,過了穀雨就不值錢了,所以雖然下雨,卻還是有人在趕時採茶。
現在,屋前屋後的花兒都開了,山上山下的茶園,也快採完了,他說的“穀雨茶後,陌上花開”,今天肯定是要回家的!
劉同書也趕緊往口裡扒了兩口飯,再將飯碗一扔,跟著蔣桂枝後面出了家門,他一邊走,嘴裡還在咀嚼著,腮幫子一鼓一鼓的。
連日下雨,村口的小溪也大了不少,奔流起來嘩啦嘩啦的,頗有兩分景象。
劉同書緊走幾步,“不要急,從梅城下來的船,要申時才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