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他淮西的成群結隊,他完全是獨來獨往,從不與朝堂上的大臣結交。
“藍玉與常茂在年節期間就頻頻對著皇長孫示好,難不成他們也知道了皇長孫的身份?”
實則。
徐輝祖在看著藍玉兩人時,同樣心底也有了一個想法。
畢竟藍玉作為新晉國公,很多動作也是被盯著的。
進冠軍侯府賠罪,然後邀請朱應入府宴請。
這些可都不是什麼秘密,那時候不知多少人都覺得藍玉是瘋了。
可如今徐輝祖知道了真相,自然是立刻想到了藍玉他們會不會已經知道了。
此刻。
三人心底都是一個心思。
在目光對視後,他們都有著屬於自己的傲氣,並沒有如同對朱應那種熱情,而是微微點頭,表示見禮了。
也就在徐輝祖來到後。
“冠軍侯。”
又是一聲大喊。
只見沐英快步走了過來。
同樣也是一身官袍加身,看著朱應的目光那叫一個熱情。
“西平侯。”
朱應轉過頭,同樣也是抱拳一笑。
“冠軍侯今日身著官袍,風采依舊啊。”
“不錯,不錯。”沐英笑著道,目光則是帶著一種重新的打量。
“多謝西平侯誇獎了。”
“此間是我第一次上朝,也是第一次穿官袍,相比於在軍中,還是非常不習慣。”朱應笑了笑,如實說道。
而這時!
藍玉與常茂目光再次落在了沐英的身上。
“不會沐英也知道了吧?”
兩人心思一動,暗暗想到。
沐英餘光掃過藍玉兩人,也是微笑著點頭。
“藍玉他們性格跋扈,讓父皇和太子十分頭疼,可他們忽然對朱應低頭,看來也是猜測到了什麼,要不然,他們根本不會低頭。”沐英暗暗想到。
而在另一邊。
看著朱應如此受歡迎。
代表皇族在外鎮守的沐英。
代表京都都督府勢力的徐輝祖。
還有在外統兵的淮西悍將。
幾乎是武臣之中的三方,如今都對朱應示好。
許多大臣目光自然是紛紛匯聚而來,同樣也是低聲議論不斷的。
這種場面,幾乎難以想象。
但是在另一邊。
有一個人卻是心思沉重,特別是在看到了笑得喜笑開顏的藍玉,那臉色更是陰沉如水。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呂本。
年節時的東宮劇變。
自己女兒被打入冷宮,十幾年來在東宮養的人都被肅清一空,一網打盡。
雖然訊息沒有完全傳開,但東宮的那些宮人都已經在錦衣衛被秘密處置了,在朝堂上或許也只有少數人知道,更多知道的也只是知道東宮出了一些事情。
這些時日來。
呂本一直都想要與東宮內的呂氏聯絡,但根本做不到。
而且。
每日在府上也幾乎是神情緊繃,生怕什麼時候錦衣衛就會來到府上抄家。
可讓他想錯了的是,錦衣衛根本沒來,似乎東宮之變完全與他無關似的,甚至於當今皇上也未曾傳召。
這看似沒有任何事下,則更是讓呂本驚恐。
今日年節過,新年開朝。
最為不安的就是他了。
他生怕今日在朝堂上會被直接拿下處置了。
不過。
他也沒有任何辦法去改變,去拒絕。
時間很快!
隨著奉天大殿的殿門緩緩開啟。
雲奇從其中走了出來,對著廣場上的文武百官大聲喊道:“皇上有旨,百官覲見!”
一聲高喊。
文武百官紛紛以官階各自整隊,分為文武兩列,手握著朝笏,有序向著奉天大殿而去。
作為世襲侯爵的朱應,在武臣的位置也並不靠後,甚至是站在了前沿,排在了第六位,前面幾個都是國公,還有沐英,在沐英後就是他了。
可見在如今的大明,朱應的身份已經是到了權貴階層了。
隨著滿朝文武入殿。
在那高位龍椅之上,朱元璋已經是一身明黃色的龍袍落座。
朱標則是站在了階梯上,同樣也是一身明黃色的太子袍,同樣也是十分威嚴。
百官入殿,新年開朝。
父子兩人自然也是準備充足。
不過。
當百官入殿後,父子兩人的餘光都是不約而同的看向了武臣一列的朱應。
“雄英穿著官袍倒也是別有一番氣質啊。”
“不愧是咱的孫兒。”
朱元璋一看朱應身著官袍的樣子,心底得意的想著。
“雄英。”
“很快,爹就會與你相認的。”朱標心底暗暗想著。
“第一次上朝怎麼的?”
“這父子兩個怎麼一眼就顧著看我了?”
雖然朱應沒有太刻意掃視,但朱元璋父子兩人餘光落在自己身上,朱應自然是能夠清楚感應到的。
“得了。”
“你們偷看就偷看吧。”
“快些下朝。”朱應暗暗想著,對於朝議什麼的,完全不感興趣。
很快。
“百官見禮。”雲奇一聲高喊。
頓時。
朝堂之上。
文武大臣跪倒一片,除了有爵位在身的,其餘皆是跪地參拜高呼。
“臣等參見皇上,願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大聲高呼道。
“免禮,平身。”
朱元璋微微一笑,一抬手。
“謝皇上隆恩。”
百官皆是緩緩站起,大聲道謝。
新年開朝第一次朝會,就此開啟。
“有本奏,無本退朝。”雲奇大聲喊道。
這,自然是朝會的例行。
新年開朝,不知道積壓了多少國政要處置。
“啟奏皇上。”
“臣有本奏。”
兵部尚書唐鐸站了出來,恭敬啟奏。
“恩。”
朱元璋點了點頭,道:“說。”
“距我大明北伐已經過去了近月,如今北疆駐守防務已經徹底劃分。”
“分為遼東邊軍,大寧邊軍,北平邊軍,為我大明北疆佈防重地。”
“如今兵部已經做好了完全部署,防範北疆異族,大寧府與北平府尚有長城可防守,但遼東府長城卻被昔日元庭搗毀,還需修繕,此事還請皇上定奪。”唐鐸恭敬啟奏道》
“此事。”
“咱會議定章程。”
“正好自北邊復活了不少元軍俘虜,就讓他們為我大明修葺遼東長城。”朱元璋冷冷一笑,顯然是想到了能夠最大節約錢糧的好事。
自然是利用俘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