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
朱元璋目光落在朱標身上:“太子!此番封賞聖旨還是由你來定,一封晉朱應官位,一封晉朱應爵位。”
“兒臣領旨。”朱標立刻應道。
“啟奏皇上,太子。”
“臣有本奏。”
唐鐸站了出來,恭敬一拜。
“唐卿有何啟奏?”朱元璋笑著問道。
如今遼東的屏障已經被攻破了一個,戰線已進,朱元璋也顯得高興了不少。
“朱將軍晉指揮同知,官位晉升,統領兵卒也會增長。”
“原屬於朱將軍的指揮僉事位,不知提大寧邊軍哪一位將軍代替?”
“除此外,大寧邊軍該如何進行整編。”
“此事還需皇上與太子定奪。”唐鐸恭敬道。
“太子。”
朱元璋笑著看向朱標。
“此事,的確是兒臣疏漏了。”朱標開口回道,隨後面帶思慮之色。
沉思一刻後。
朱標也有了主意。
“傳孤的旨意。”
“朱應麾下原有兩名軍中守備,誰先追隨朱應殺入金城,誰便晉位【指揮僉事】,此功足可官升一級,至於守備之位,讓都鎮撫在朱應麾下依功而晉。”
“至於整編。”
“朱應屬大寧衛所,此番整編理當將衛所內所屬僉事營調撥。”
“具體如何整編,孤給予朱應與大寧邊軍指揮使自行商議,酌情而動。”朱標當即開口道。
聽到朱標的話,唐鐸當即一拜:“臣明白了,兵部會將太子旨意傳遞給朱應將軍。”
“恩。”朱標也滿意的點了點頭。
“兵部再傳咱的旨意給馮勝。”
“如今金城已破,收復遼東戰局已經明朗,咱希望他能夠穩步推進,不要行貪功冒進之舉。”朱元璋又交代道。
“臣領旨。”唐鐸立刻回道。
“太子。”
“前往遼東治理的官吏甄選如何了?”朱元璋問道。
“回父皇。”
“第一批前往遼東治理的官吏已經挑選好了。”
“以鐵鉉為知府,還有東宮幾個屬臣為輔,並且帶上了一百個文吏。”
朱標大聲說道。
“鐵鉉。”
“初來應天時還是一個愣頭青,在東宮多年,他的確是可當知府之任。”
“太子選人不錯。”朱元璋笑著誇讚道。
“多謝父皇認同。”朱標笑著回道。
看著父子兩人如此溫和交談,群臣也都紛紛面帶笑容。
直到朝議散去。
皇宮內廷,文淵閣!
這是朱元璋批閱奏摺的地方。
此刻。
父子兩人相對而坐。
“朱應。”
“此子的確是有幾分能力啊。”
“不到一載時間竟為我大明立下了如此之多的戰功。”
“傅友德,藍玉。”
“枉他們是軍中老將,我大明的開國戰將,如今一比,甚至都不如朱應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將。”
朱元璋十分感慨的說道。
在自己兒子面前,沒有外人在,朱元璋自然是吐露心聲,沒有什麼藏著掖著。
“爹。”
“兒子覺得讓藍玉他們吃吃虧,被壓制一番也很好。”
“省得他們日後行事不顧後果。”
朱標則是笑著說道。
“只不過。”
“朱應以後肯定會遭受他們針對的。”
“也不知道朱應能不能承受得了。”朱標話音一轉,又有些擔心的道。
“有咱在。”
“有你在。”
“明面上的爭鋒,爭功,那就看他們的本事。”
“可如若用些下作手段,他們不敢的。”
“再而。”
“朱應如此年輕就立下這般戰功,除了統兵以外,在軍中朝堂也是該多一些磨礪。”
“太過一帆風順了也並非太好。”朱元璋又語重心長的說道。
朱標對此點了點頭:“爹所言極是,為朝廷效力無論文武都需要多多磨鍊方可大用。”
“對了。”
“老十二今年有十七歲了吧?”
朱元璋忽然開口問道。
“是。”
“等今年年關一過就有十七了,等明年滿了十八歲就可以就藩了。”
朱標微笑著說道。
對於自己的弟弟妹妹們,朱標自然是十分愛護的,長兄如父,在那些弟弟們面前,朱標也的確是做到了如此。
仁厚,溫和,嚴厲,集於一身。
讓一眾弟弟們是又愛又怕。
“這樣一算,老十七也有十六歲了啊。”朱元璋又道。
“對,老十七已經年滿十六了。”朱標微微一笑,附和道。
【歷史上寧王朱權這時候才十歲,作者架空了,為了劇情發展。】
而此刻。
朱元璋臉上卻是露出了一抹思慮,一抹追憶:“老十二,老十七,當初與咱雄英小時候關係可是最好的,咱的雄英當初雖然年幼,比他的叔叔們都小些,但那小傢伙卻總能讓人信服,讓他的這些叔叔們跟著他調皮搗蛋。”
說著。
朱元璋臉上也是露出了一抹笑容來,似乎想到了當初自己妹子活著時,自己孫子活著的時候,那時候整個皇宮對於朱元璋而言都是充滿了朝氣的。
“爹。”
“你又開始了。”
朱標有些無奈的說道。
“老大啊。”
“不是咱想,而是到了這年紀,半截身子已經要入土了,閉上眼就會想,或許這是你娘和雄英在想咱了。”朱元璋卻是笑了笑。
“爹。”
“你不要說胡話。”
“你身體好得很,而且肯定能夠長命百歲。”
朱標立刻瞪了朱元璋一眼。
“哈哈。”
“長命百歲。”
“好,咱長命百歲。”
“咱還要看著標兒穿上龍袍登基繼位呢。”
“咱還要將一個昌盛而穩定的大明交給你。”朱元璋笑著道。
對於朱元璋與朱標父子兩人而言。
雖然處於這大明都城皇宮,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太子。
但兩人就好似普通人家的父親與兒子一樣。
“爹。”
“你忽然提及老十二和老十七。”
“是不是因為大寧?”朱標則是敏銳說道。
自己老爹絕對不會無緣無故的想到,定然是有所深思。
“收復遼東已然推動,未來咱打算將遼東併入大寧府管轄,這自然需要我皇族鎮守。”
“等老十七年滿十八歲就可以去大寧就藩了。”
“老十二,老十七都是你一手帶大的,有老十七替你守住大寧和遼東,你也可以放心。”朱元璋笑著說道。
“的確。”
“老十七性格醇厚,而且以他的能力足可讓遼東恢復生機。”朱標點了點頭。
“遼東定下後。”
“納哈出的麾下的那些元軍必然會有諸多收降的。”
“咱打算在兼併遼東後的大寧府設立軍都司,將那些投降的元軍收編,化為我大明的戰力,為我大明鎮守邊境。”
“藩王鎮守是關鍵一步。”
“當然。”
“等到未來設立軍都司後,兵力將會高達十萬,藩王只會對軍隊一部分的節制權,更多的兵力還是交由朝廷直接排程,以此制衡。”朱元璋說道。
朱標眼前一亮,隨後笑道:“爹,看來你對這朱應是真的上心了,未來的都指揮使之位或許就是朱應的了。”
“對於此將,難道老大你不動心?”朱元璋反過來笑問道。
“年輕有為,悍勇無雙,統兵能力上乘,而且並無驕兵倨傲。”
“這種將領,兒子也很喜歡。”
“他值得我們培養。”朱標也是贊同的點了點頭。
“等有機會將這朱應召入應天,讓咱好好看看他究竟是何許人也。”
“究竟有怎樣的過人之處。”朱元璋大笑著說道。
“兒子也對他好奇的很。”朱標點了點頭。
……
ps:五千字送上,感謝兄弟們的踴躍支援,感激不盡,麼麼噠。第一更,還有第二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