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面相有些熟悉,一時想不起名字。陛下吩咐圓公公灑掃慈寧宮,趁著安排差事的機會,拉攏了幾個坤寧宮舊人做暗樁。
譬如宮門口站崗通稟的太監,看似不起眼,卻能知曉哪些人拜見過太后。又或者整理衣衫的宮女、開路引路的清道太監,可以知曉太后穿衣、行程。
掌握太后衣食住行,其中好處自不必多說。
圓公公還未上前問話,門口兩個太監躬身上前:“小喻子、小孟子拜見圓公公。”
“原來是你倆。”
圓公公恍然,幾年前在貢品司查貪見過他倆,後來拜入小安子麾下做乾兒。
“勞煩通稟一聲,咱家來傳陛下口諭。”
“圓公公稍等。”
小喻子先與乾爹說過,再向太后通稟,回來領著圓公公一行人走進慈寧宮。
圓公公走路輕盈無聲,袖袍衣角似凍結般安穩,唯有雙目不著痕跡的左右瞥,仔細觀察當差的太監。
果然不出預料,先前佈置的暗樁全都不見,換上不知從哪裡拉攏、調換來的太監。
坤寧宮舊人剩下不到三成,大多做的都是灑掃修剪之類的雜役差事。
“宮中傳言小安子在冷宮得了楚公公教導、傳承,看來所言非虛,否則哪來這麼多人手!”
圓公公目光微凝,時隔多年,再次將安公公平等以視。
咱們可是一屋同寢、一鍋吃飯的親兄弟!來到正殿門外。
圓公公收斂心神,恭恭敬敬三叩九拜:“奴婢拜見太后……”
“平身。”
周太后慣會慈眉善目待人,喚圓公公進來問話:“陛下有何旨意?”
圓公公躬身進屋,只掃了一眼就摸清狀況,李平安與榮公公侍奉太后左右,幾個老嬤嬤只能在邊邊角角侍候。
宮中素有“一尺一品”的潛規則,看太后跟前站位,圓公公頓時知曉安公公已經將坤寧宮舊人收拾乾淨。
留下幾個老嬤嬤,大抵是維持太后念舊、寬厚顏面。
“啟稟太后。”
圓公公身子陡然筆直,朗聲道:“陛下口諭……”
殿中太監宮女盡數跪下,周太后從鳳椅上站起,微微躬著身子。
“擢升安公公御馬監提督,執掌御馬飼養、訓練,保障出行、儀仗所需!”
圓公公說完立刻躬下身子:“啟稟太后,陛下特意說過,安公公仍是慈寧宮總管,無需另外調任。”
“如此甚好,哀家可離不開小安子侍候。”
周太后微微頷首,心底鬆了口氣,當下慈寧宮最是倚仗小安子,忠心孝順有手段。
那幾個舊人老嬤嬤太不濟事,方才冊封太后不久,不說好生當差,竟然敢頂著慈寧宮名頭,四下仗勢欺人、收斂金銀。
幸好小楚子留下不少可靠人手,否則憑白讓慈慶宮看了笑話。
李平安收銀子了麼,當然也收了,不然這總管太監豈不是白當了,只是沒人敢在太后面前告黑狀。
接旨後沒有起身,跪著轉了個方向,真氣運轉至雙眸,硬生生擠出幾滴眼淚。
“聖命不可違,奴婢難以隨時侍奉左右,太后娘娘您切記準時用膳安寢,晚間咱下值就立刻過來守夜。娘娘近些日在佛前抄經,奴婢瞧著燭影晃眼,特意去貢品司取了軟煙羅紗罩……”
周太后甚是感動,親自將李平安扶起來。
“小安子,哀家昨兒夜裡夢見先帝了,他說用人不疑,慈寧宮中你最是忠心孝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