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觀。
千年來不斷擴建,佔地數百畝,從山前“三清祖庭”題匾到山頂“天師講道”進殿,閣樓層迭,巍然矗立。
觀中修道弟子千五百人,是大雍治下唯二弟子過千的門派,另一個是佛門魁首金剛寺。
其他門派但凡正式弟子過千,就會莫名生出禍患,譬如掌門暴斃、真傳遭劫等等。
江湖傳聞是佛道二教維持地位,打擊異己,也有人說是朝廷暗中迫害,避免門派做大影響統治。
李平安更傾向於後者,畢竟楚公公曾講過,宮中老太監奉命處理江湖事。
“太祖起兵前,憑藉劍神名號聚攏千餘門人弟子,國朝以此定鼎,自然會嚴防死守!”
思索間穿過十數重宮殿,來到天師殿東側藏經閣。
殿高三層,飛簷斗拱,青瓦覆頂,簷角懸銅鈴,夜風吹過叮噹作響。
前方朱漆大門上懸著金字匾額,上書“道武合一”四字,筆畫縹緲自然似山林隱士所寫。
門口有個小道童值守,坐在石階上,倚著廊柱打瞌睡。
李平安仔細打量片刻,四下逡巡幾遭,沒發現其他值守縱身躍上二樓,從窗縫鑽進去。
閣中豎立數十排烏木書架,排列整齊,高至樓頂,上面擺滿了經卷典籍,其中不乏龜甲、竹簡、皮卷、錦帛等等珍稀古籍。
某些古籍上殘留著劍痕、掌印,甚至是血跡,應是高手爭奪搏殺遺留。
李平安隨手翻看幾冊,發現多是道門典籍,少有武道功法。
“咱家有的是功夫,一冊冊翻看!”
藏經閣內萬籟俱寂偶有翻動書頁的沙沙聲。
直至天亮。
朝陽照醒了門口道童,舒服的伸了個懶腰,溜溜達達向執事真人稟報。
“昨夜太平長安!”
之後幾日。
李平安白天詢問差事進度,順帶寫信與太后閒聊,在宮裡得伺候好,出了宮更得惦記。
晚上就去三清觀翻閱古籍,雖未發現先天之秘,卻也發現不少先賢武道感悟。
武道修行到安公公這般境界,尋常秘籍、招式已無用,反而似是而非的感悟,可以開闊眼界增長實力。
譬如道號歸元子的道人,修行三清觀護體功法《太清玄罡》,大成之後周身環繞真氣罩。
論防禦力遠不如《金剛不壞》,還沒有內壯、漲力的效用。
然而經過歸元子數十年精研參悟,練成九重玄罡,一經施展層層迭迭真氣護體,打破一層還有一層。
缺陷就是真氣消耗暴漲九倍,比金剛不壞還要過分。
歸元子後半生致力於降低真氣消耗,可惜效果不佳,沒能成為通用功法。
“咱家別的不多就是真氣用不盡!”
李平安將九重真罡訣竅記下,得空就揣摩一二,倚仗真氣磅礴似海,半月功夫就能施展三重罡氣。
……
京都。
御書房。
永寧帝看著小安子發回的奏摺,面色變幻不定,時而震驚,時而大喜。
帝王心術理應怒不形於色,好惡不言於表。
奈何“覆滅千年世家”這個訊息,屬實太過驚世駭俗,要知道李家發跡於是三朝之前,那時候趙家祖宗不知在哪個山旮旯務農。
大雍太祖登基後,編族譜攀親戚,至多追溯到前前朝開國宰相趙無忌身上。
再向上編,沒人信了。“朕有些高看千年世家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