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已經足夠了。說到這裡,皮爾爵士突然又開口道:“亞瑟,不論如何,你這一次的工作成果都是卓越且富有成效的。我可以替威靈頓公爵轉告你一句話,他非常欣賞你的工作能力。所以,不久之後,他有一項新任務打算交給你。”
“新任務?”亞瑟皺眉想了一下:“蘇格蘭場最近應該沒有遇到什麼疑難案件了,您說的是哪一項問題?”
“不不不,不是案件。”
皮爾爵士笑著開口道:“是一個大型活動的會場安全保衛工作。你應該知道利物浦到曼徹斯特的鐵路就快要完工了吧?威靈頓公爵打算藉著這個活動,與前國務大臣赫斯基森緩和關係。
內務部在綜合考慮了當地的警力後,覺得還是派遣蘇格蘭場抽調得力警員前往現場維持秩序最為妥當。而當我們徵詢公爵先生的個人意見時,他第一時間想起的就是你。”
亞瑟聽到這裡,大概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威廉·赫斯基森算是託利黨裡面鼎鼎大名的人物,但這個人的立場卻十分奇怪,他是一個託利黨中的自由派。
託利黨本身算是一個極端保守主義的政黨,但是在當年彼得盧慘案發生後,託利黨的內部出現了相當程度的分化。
一部分同情受害工人,認為黨內政策必須進行調整的託利黨自由派團體被獨立了出來。
這個託利黨自由派團體,以前首相喬治·坎寧、前國務大臣威廉·赫斯基森以及羅伯特·皮爾爵士為首。
在1822年的利物浦伯爵羅伯特·詹金遜組織的內閣中,託利黨自由派大獲全勝,喬治·坎寧主掌外交併兼任下議院領袖,威廉·赫斯基森主管貿易,而羅伯特·皮爾則出任內務大臣並一直幹到了今天。
這三位任內一反託利黨的保守政策,喬治·坎寧修正外交政策,積極支援南美和希臘的獨立運動。
威廉·赫斯基森主張自由貿易,並大刀闊斧的廢除了《航海法》中的七八成的條例,使得大部分運往英國殖民地的商品不再需要經過英國轉運。
而皮爾爵士則從上任伊始就在積極推動廢除《血腥法案》運動,並在前段時間取得豐碩成果。算上之前的努力,皮爾爵士已經相繼廢除了一百多項死罪。除此之外,他還一直致力於改善監獄環境。
只不過,這個託利黨自由派團體,如今還留在內閣當中的只剩下皮爾爵士一人。
喬治·坎寧在前幾年的首相任期內就因病去世。
而赫斯基森則是因為威靈頓公爵這個託利黨內保守派代表人物上臺,所以憤而帶領自己的支持者們退出了內閣。
唯有皮爾爵士,因為其與威靈頓公爵良好的個人關係,所以才在對方的邀請下繼續留任。
按理說,以威靈頓公爵那種性格,他居然願意主動與赫斯基森和解,這簡直就是不可思議。
但從另一方面看,這也可以說明威靈頓內閣此時的窘迫處境。
一份《天主教解放法案》可謂是把黨內的極端保守派全都得罪完了,所以按照這個走勢,威靈頓公爵是想要倒向自由派?亞瑟還在琢磨這件事呢。
突然,只聽見門外傳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
皮爾爵士的私人秘書推門進來,著急忙慌的開口道:“爵士,威靈頓公爵急著召您去一趟唐寧街10號。”
皮爾爵士聞言,站起身,從衣架上取下外套:“發生什麼事了?”
私人秘書滿臉焦急:“唉呀,咱們的那位國王,在溫莎城堡駕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