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在談盛家,暫歇於外城區的盛家商隊裡,也有人提及溫故。
商隊重視資訊,這關乎他們的利益和身家性命。如今世道有異,他們只會有更強的驅動力去收集各方訊息。
屋內,坐在首位的中年男子正是此次的領隊——盛氏家族商隊二把手盛稔。
他面相不顯精明,反而有著幾分厚道,舉止之間踏實穩健,如果是不瞭解的人,很容易被這樣老實忠厚的面孔欺騙。
此時,這位盛氏商隊二東家面色肅然。
如今生存壓力之下,北地六大勢力發展極快,每次見都是新模樣。他們盛家的商隊每半年活動一次,交給小輩或手下的管事都不放心,盛稔必須親自前往各地看看情況,有助於他們更準確地判斷形勢時局。
董、趙兩大勢力離得近,他們商隊第一站先來歆州。
“溫故此人……從去年秋,到今年春,如此短的時間裡成為歆州城最有名的人物,也深得信重,不簡單啊!”
商隊來歆州城一趟,資訊收集的目標肯定不會漏掉溫故。
盛稔分析著剛到手的一些簡略訊息,給下屬小管事和幾名親信分派任務。
待其他人離開,盛稔閉目思索,回想這一路過來的所見,以及剛收到的訊息匯總。
經過秋冬兩季,歆州的防禦工程又明顯擴大了。
防禦設施增多,防衛能力增強,也讓投奔此地的人有更多安全感。
除此之外,南邊的幾個海運大族竟然也選擇了歆州,這不是短時間能做出的決定,必定是趙家早早佈局。
“北地時局,尚待觀望……”
隔離觀察結束,盛家的隊伍一大早就做好準備,帶著一車車貨物進城。
這裡面用於售賣的糧食貨物很少。世道亂起之後,他們每次跑商,最大的利益並非依靠糧食交易。
權貴富戶們手裡有存糧,暫時不會高價從糧商手裡買。而平民百姓,大多也負擔不起高額購糧,糧食交易其實有限。
商隊裡這一車車貨物,大多是接受委託而運送的,需要送到各家的物件。
也不必擔心這些貨物被歆州本地勢力搶奪。
大糧商的身份,在北地六大閥都是能得到許多便利的,他們雖然投靠董閥,但在其它五閥盤踞的州城,也能得到不錯的待遇。
誰也不知道,像盛家這樣的大糧商會藏著多少底牌,若是動用手段,或許只能一場空,甚至會遭到更大報復。
因此,短期內,這些大勢力對盛家的態度還是較為緩和的。真要是缺糧,也會直接進行交易。
離內城的城門越來越近,以防商隊的人疏忽大意,盛稔再次對管事強調:
“歆州城是重啟坊市制度,定時起閉坊門,時間上一定要安排好!”
盛稔沒有坐在馬車裡,他觀察著周圍。
外城區那些軍坊,都由一面麵坊牆圍著,看不到裡面情況,沒什麼好看的。很快他的注意力被前方的一輛農家牛車吸引。
駕車的是一個年輕莊稼漢子,車上無車廂,拖著貨物,蓋著布,看不清是什麼。
還有個老農坐在車上,絮絮叨叨說著話,聲音不大,盛稔依稀聽到幾個關鍵詞,好像有提到“景星坊”。
身邊的管事和親信也不必盛稔提醒,面上不顯,注意力卻分出來幾分,放在那位老農身上。
很快,那輛牛車到達內城的城門口,不同於許多村民看到城門守衛的畏畏縮縮,牛車上的兩人顯得格外鎮定。
車上的老農腿腳還挺利索,從車上跳下,掏出來一張紙遞給城門守衛:“景星坊的貨。”
守衛迅速查驗,完全沒有私自扣留貨物,態度還挺和氣地跟那位老農聊了兩句。
拉貨的車進城肯定要收取入城費用,在外城城門就已經收過,不過一般拉貨的人在進入內城的時候也會識趣地給一點。
如今銅錢價值波動大,一般是用貨物去抵,但是,趕車的老漢並沒有從車上搬貨,而是遞過去好幾張小紙片,城門的守衛臉上露出“賺大了”的笑意。
盛稔眼神微動。
錢引?
不像,太小了,印花也太過簡單。
除開這些,那就是……訊息中所說的景星坊的糧票?
他們跑商的人對票券類敏感,更明白其中所代表的意義。看到城門守衛的態度,盛稔心中對景星坊的重視又增添幾分。
進入內城,別的還沒去多看,先被那張揚的、流光溢彩的寶橋閃了眼。
即便是見過許多奇珍異寶,也依然被那邊的奇景震撼心神。
“看來這歆州城的富貴人家真的多!”
隔老遠就能感受到那邊散發出來的貴氣!
盛稔只是隔著距離往那邊望了望,沒有立刻過去,他有自己的行程安排。收斂心神,捋一捋此行計劃。
進城之後,前兩日,他會去各家拜訪,將此行捎帶的年禮、信函等等物件送到,同時維護一下人脈關係。
拜帖已提前送出去,各家的大致時間已經約好。
最先去的當然是趙府,不指望能見到趙家主,若是幸運能見到趙少主,也不枉此行了。
這兩日,先由手下的小管事和親信們去探聽、收集訊息。
他們在歆州城有落腳點,安置好之後,其中一名小管事帶著任務,前往景星坊和慶雲坊所在位置。
都不用打聽,寶橋在哪裡,景慶兩坊就在哪裡!
不過相比起更為喧囂的景星坊,這位小管事更好奇慶雲坊。
景星坊說白了,以後也就是個娛樂之地,沈家牽頭建的那什麼萬福園,想想也知道是什麼地方。
景星坊的那位溫故,溫坊長,雖然他們也重視,但,亂世出英雄,如今各大勢力都有青年才俊湧現,他們這些小管事跟隨東家來往於各處,也曾親眼見過好幾位勇武、俊逸之才,對溫故倒也不是那麼好奇。
而慶雲坊那邊的道觀,還有訊息中提到的那位,讓趙家破例並特殊對待的青一道長,更令人想去探尋真相。
趙家當初拿下歆州,可是殺了不少和尚道士的!知曉內情的會明白,當初殺的都是蠱惑人心,妖言惑眾之人,但也確實表明,趙家對和尚道士是真的不留情,一度有傳言認為趙家厭惡和尚道士。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