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諸多事要商議,溫故留在趙宅住了一晚。
糖和肥皂是姨母當前最看重的。溫故順手帶過來的鹽,算是錦上添花。
如今趙家用的細鹽也不差。
鹽,就不屬於正式的禮了,溫故沒有用禮盒精裝,只用了陶瓷罐子。
姨母沈夫人試過之後,將鹽列入了另一項計劃。
雖然沒有跟溫故明說,但是溫故已經察覺到,趙家似乎已經握住了一條鹽的來源。
或許現在還有些緊缺,但很快就會變得充足。
不缺鹽是好事。
粗鹽提純除雜的改良方子,也記了道長一功,這幾樣功勞,只要青一道長不作死,建個大道觀完全沒問題。
當然,這只是允許建,態度更寬容,而不是幫著建。
建築材料那些消耗,還得道長自己繼續攢。這次功勞換得的,可建不了大道觀。
不過溫故相信,有這個大餅擺在前面,道長肯定會充分展現他耀眼的才華。
糖怎麼使用,溫故只要給一點點靈感,這些世家大族自己便會玩出花來。
眼下,相比起鹽、糖,溫故自己更看重的是肥皂。
等冬季過去就是肥皂消耗的時候,得趁現在多囤些才行。
雖然給姨母的那份單子上寫了各種香皂藥皂,但溫故強烈推薦的是硫磺皂。
“驅邪效果會非常好!”溫故是這麼說的。
效果好不好,姨母會請醫師去確認藥性和效果,再確定是否投入生產。
溫故還要了一批煤,當前也有人稱之為石炭。
有點身份的人不愛用煤,氣味大,除了冶鐵相關,煤炭是條件一般的家庭用以取暖或炊事用。至於外面更底層的小老百姓,連煤也未必用得起。
溫故提起煤炭,沈夫人沒在意,只以為溫故這位坊長是要回去給坊里人取暖。
如今附近木柴難得,尋常人在歆州城附近根本砍不到柴,還得挨凍,所以城中有些人是做活兒換煤炭。
只是些許煤炭,沈夫人隨口就同意了,還叮囑:“可要留意石炭的炭毒!”
說完還是有些擔心,在溫故離開之後,又讓人送過去一批上好的無煙木炭。還挑了個精緻文雅的銅手爐一起送去。
溫故前腳回到景星坊,後腳就是大批貨物送來,有沈夫人給的,也有表嫂送的。
這些都清點入庫,溫故自己用不上,可以拿出來做獎勵,提振士氣。
看貨物單子的時候,溫故發現,沈夫人又送了一批鹽糖過來,當然不是讓他再去煉製,只是供應生活所需。
等姨母那邊工坊開工之後,更精細的鹽糖也會送過來。
鹽、糖、藥皂那些東西,以後溫故這裡都不會缺。
坐在書房,溫故在紙上簡單計算。
他跟姨母商議過,對上層交易也瞭解個大概。
冬季前後,正是交易頻繁的時候,邪物的威脅性降低,南北貴族之間,北地大戶之間,各種應酬往來,需求量大。
這類精細物品就很符合送禮要求了,那幫大戶不管什麼時候都很講求品質品味。
所以,不會久等。
隔日,又有一批建材和糧食送過來。是姨父那邊給的。或許是已經從姨母那裡得知鹽糖皂的事,另送了一批物資。
這些不是給坊裡的,而是給溫故本人的,屬於他自己的財產。
北地的冬季,第一場雪早就停了,但氣溫並沒有回升,站外面呼吸能看到明顯的白氣。
河水就算沒有枯竭,離結冰也不遠了。
聽著何大傳來的歆州內外城的動向,溫故思量著。
外城區的軍坊依然比較空,獮狩軍大部分還在外面。
南邊北上的船隊,在秋冬季節,整個北方能走的水運就那麼兩條,獮狩軍清掃威脅的同時,也會去接應那些船隊。
到現在為止,回來得少,未必是遇到麻煩,也可能是還有很多隊伍沒有到達北方。
“這個冬季,比上個冬季,北遷的大戶要多出許多。”
好事!
溫故就喜歡那幫財大氣粗的富戶!
想著手中的待辦事項,溫故披上大氅,捧著銅手爐,溜達到對面慶雲坊。
青一道長現在終於無法悠閒了,親自把送來的那一批丹房器具清理歸類,然後對著溫故給的那張任務清單寫寫畫畫。
現在幹勁十足!
搬到慶雲坊的那天,他把道觀的位置風水都看好了。
在哪兒蓋,什麼朝向,一開始蓋多少房屋,後續能如何擴建,將來會怎樣輝煌……
等等那些,全在腦子裡過了一遍。
如今,地皮都敲定了,上頭的關係也已透過狗書生打點好。
就等賺錢蓋道觀!心情好,見到溫故的時候,青一道長面上都多了兩分笑意。
哎,雖然這狗書生……有時候確實挺坑的,但說把東西搞來,真就搞來了!
他也知道這狗書生有套路,但是!在哪做事不是做呢,至少在這兒他能獲得自己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