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漢軍北上,進入雲中郡範圍。
整個雲中郡都籠罩在一股風雨欲來,大戰將啟的氛圍中。
大批的鮮卑騎兵從雲中各部落,向中部鮮卑大本營聚集。
有來自柯最、闕居兩大鮮卑中部部落。
也有來自須卜骨都侯匈奴貴族部落的匈奴騎兵。
聚集的騎兵,最終竟然不下三萬二千騎兵之數。
如此龐大的騎兵駐紮在中部鮮卑部落外。一時間,中部鮮卑大本營外都是人聲鼎沸,喧囂一片。
中部鮮卑。
王帳內。
鮮卑右賢王魁頭坐在主位上,卻是振奮與開心。
下方慕容碌、柯最、闕居、須卜骨都侯等十餘人聚集。
“慕容,現在我們都到齊了吧,漢軍在哪裡呢?”
“這漢軍也是忘記了疼了啊,竟然又敢對我鮮卑出兵了,呵呵,他們是忘了數年前的大敗了吧?”
鮮卑大人柯最,人長的彷彿個獅子般兇狠,儘管臉上鬍子已經變白,但是,此刻,笑著的聲音中卻是充斥對漢軍的不屑。
“當初在單于的指揮下,漢人軍隊可是被我們打的全軍覆沒,數年不敢露頭,現在竟然敢派遣大軍進攻我們,真是找死。”闕居也是接過話來,冷哼道。
慕容碌聽著兩人對漢軍的不屑,笑了笑,說道:“這次我中部鮮卑聚兵足有三萬多騎兵,人數並不比漢軍少,不過,還是不能掉以輕心,畢竟,當初那一戰有大單于指揮,漢軍自然不是我們對手,但是現在畢竟單于不在了。”
“根據哨騎打探訊息,漢軍已經進入了雲中郡,距離我們中部鮮卑大營已經不足百里了。”
“不足百里了?那快了,還請各位大人、首領做足準備,此戰,再把漢軍打敗,本王親自為三位大人在單于面前請功。”魁頭笑著插嘴鼓舞士氣。
柯最、闕居兩個鮮卑大人聽著魁頭的話,相視一眼,皆忍不住呲笑。
若不是漢軍來襲進攻的是中部鮮卑,也在打他們的臉,他們可對這什麼魁頭不假顏色,更不會領兵前來。
鮮卑是個大聯盟。
檀石槐在時,統領鮮卑各部,很有威望,大家都沒有意見,還很聽話,指哪打哪,但是現在檀石槐死了!不論是單于和連,還是右賢王魁頭,不論威望、能力可皆不令各大首領信服,還為他們在單于面前請功?他們稀罕?倒是坐在後排的須卜骨都侯兩個匈奴貴族,聽著漢軍已經不足百里,卻是緊張的臉色煞白。
這次,他們可是砸鍋賣鐵,把部落老的小的拉了不少,才湊齊了四千騎兵,要是打仗的時候,讓他們先上,那……
……
在距離中部鮮卑大營的七十里處。
浩浩蕩蕩、聲勢浩大的漢軍安營紮寨,大營旌旗蔽空,在烈風下颯颯作響。
遠處已經能夠發現不少的異族斥候了。
帳外漫天飛沙。
大帳內。
朱儁坐在主位上。
張修、李昭一左一右分坐,眾將領聚集於帳中。
此時帳中氛圍卻是凝重!
眾將臉上無不帶著擔憂之色!
“如今我軍已經到了雲中郡範圍內,距離鮮卑中部大營不過七八十里了,距離須卜骨都侯匈奴貴族部落也不過六、七十里了。”
“根據哨騎稟報,中部鮮卑聚集了大量兵力。就連須卜骨都侯匈奴貴族部落都抽兵去助陣了。可以說,匈奴貴族的部落很是空虛了。只是,不下於三、四萬的騎兵雲集於中部鮮卑,接下來怕是會有些棘手了。張將軍,李統領,你們以為,我軍接下來該當該如何?”
朱儁眉頭緊皺,對李昭與張修問著意見。
此時,他們已經勉強達到了剛開始制定的一半策略了。
但是,接下來,卻是不能走錯一步。
因為敵方聚集了不下三四萬的騎兵,這是一股很龐大的力量。尤其在這平原之上。
要知道,他們僅有不到六千的兵馬。
雙方力量有些懸殊,這也是一開始,朝廷便不願意與鮮卑硬碰的原因。
大帳內,度遼將軍張修沉吟道:“接下來,我們要以防萬一,儘量避免這些鮮卑大軍直接對我軍撲過來率先發起主動進攻。若是他們直接對我們進攻,那我們漢軍就糟糕了,局勢就危險了。畢竟我們可沒有真正的三萬大軍啊,我們僅有五千多兵馬啊。”
張修的聲音很凝重,也很嚴肅,畢竟是如今雙方的兵力相差懸殊。
他們每走一步,便需要謹慎,再謹慎。
主位上的朱儁聽著張修的話,神色凝重點了點頭。
自從進入雲中後,他就擔心鮮卑人集結所有騎兵,然後直接撲殺過來。
李昭聽著朱儁與張修的對話,感受到了兩將的信心不足,開解說道:“朱將軍、張將軍,你們也不必如此擔心,如今這些異族並不知道我方大軍的具體虛實。在對方眼中,我軍最起碼都有兩三萬大軍。”
“兩三萬的漢軍可是一股不小的力量。尤其我大漢的步卒聞名著稱,只要不是被異族騎兵以放風箏的戰術針對,我們穩紮穩打,就算對方有五萬騎兵,按理說我大漢軍隊都敢與之硬碰硬。所以,我們擔心敵軍,怕是敵軍也可能在擔憂我軍呢!”
李昭笑著對兩人開解道。
只是,朱儁、張修聽著李昭的話,皆是搖起了頭,非常不樂觀,或者說根本樂觀不起來。
張修嘆息道:“李統領啊,雖然確實如此,但是我們真沒有三萬大軍啊,僅有五千多兵馬啊。”
“對外展示的兵力是三萬大軍的規模,這自然是一股不可以輕視的力量。但是,若是鮮卑這些異族,不管不顧的對我們發起進攻,卻猛地發現,我們是外幹中虛,大軍就是空殼,那……。”
張修說著,突然越來越感覺以異族那沒有文化沒修養,內養氣功夫沒有耐心,根本按耐不住性格特點,還真很有可能直接對他們突然殺過來了?張修與北方的異族打交道多了,瞭解對方習性,更是信心不足了,面上都不由露出難以掩飾的凝重神色了。
朱儁作為歷史上漢末三大名將之一,還是有能力的,也能夠保持住冷靜。
朱儁卻是發現帳中眾人聽到異族有三四萬,皆有緊張之色,唯有李昭卻是一副頗為輕鬆,甚至臉上還有笑容?
“李統領,你可是有什麼妙計,能安眾將之心?”朱儁倒也不遲疑,立即對李昭問道。
朱儁聲音響起,包括張修以及眾將皆是一愣,隨即齊刷刷看向還真是看起來輕鬆,沒有什麼擔心之色的李昭。
這不正常啊!李昭難道真有什麼妙計?李昭聽著朱儁的話,又見眾將都齊刷刷看向自己,擺了擺手,笑道:“朱將軍,妙計沒有,不過,你既然問了,那我便說一說自己的淺見?”
朱儁見李昭似乎還真胸有成竹的樣子,眼眸頓時閃過一抹期待,直接道:“本將與眾將洗耳恭聽!”
李昭當即也不遲疑,看著眾將說道:
“其實,我大漢的步卒實力一直都不弱。”
“武帝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使得我大漢的步卒在裝備、訓練和戰術上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配備有相對先進的武器裝備,如刀劍、盾牌、弓箭等,這讓我大漢步卒對戰異族騎兵也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果。”
“百年前,據班固編寫的《漢書》記載,天漢二年(前99年),漢將軍李陵率步卒五千出居延,與匈奴八萬騎兵遭遇。李陵所部漢軍步卒與匈奴交戰十數天,採用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的戰術,殺傷匈奴上萬人,展現了強悍的戰力。這一戰,便是漢軍步卒能對異族騎兵的強大威懾的一戰,儘管後來李陵後繼乏力,箭矢供應不上,被匈奴人捉去。”
“但是!這也說明了,異族騎兵也不是不能對付。”
“也就是鮮卑、匈奴這些遊牧士卒以騎射技藝精湛和速度、反應強著稱。因為他們自幼在馬背上長大,擅長騎馬射箭,能夠在戰場上迅速發起突襲並快速撤離。騎兵的快速反應使得他們在廣袤的草原上具有極大的優勢,能夠以少勝多,對敵人造成重大傷害。”
“只是,大漢將軍李陵已經為我們留下了很好例子。我們步卒若是佔據有利地形,就能給對方騎兵以制衡,就算是我們同樣僅有五千步卒,也未必不能剋制對方!”
李昭的不急不躁聲音響徹帳內,讓朱儁與張修皆對李昭側目。
大帳內眾底層將領皆是躁動,有的底層將領卻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戰例。
班固著《漢書》是一百年前的事情。
只是,就算有這個書,他們是從底層上來的,有的人也並沒有那個資源去讀這個書啊。
朱儁與張修自然知道這個戰例,他們也隱隱聽明白了,李昭拿出來了李家在武帝時期先人李陵出征匈奴的事例,是想他們效仿李陵那一戰不成?李昭難道還想他們以步卒剋制騎兵不成?這怎麼可能!!!
“李統領,你說的是不錯,我大漢步卒實力與裝備比之異族確實不弱,更比他們強。但是以步卒剋制騎兵,這不是太難了嗎?”
“而且,你也說了啊,是需要條件的,需要提前佔據有利地形,還要給對方騎兵制衡,這說了也沒有用啊!”
張修對李昭忍不住失望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