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一連數天時間,李昭一邊透過皇后的關係,找皇家大師級工匠為自己打造雙武器,正是記憶傳承中的畢燕撾與禹王槊兩柄神兵。另外一邊,李昭也在關注何進向劉宏請示派遣虎賁軍參與出征之事。
果真,何進說對了,劉宏對這次出征之事,還是很重視的,聽聞何進欲派遣一支虎賁軍代表他這個天子一同參戰,劉宏並沒有太多猶豫就同意了下來。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劉宏一直介懷五年前那場對外族的大敗,這次,劉宏明顯是想趁著檀石槐死了,找回場子,因此劉宏直接同意了虎賁軍出戰的請求,並且劉宏對敢請戰的何進都有些刮目相看了。
要知道,不論是虎賁軍出戰,還是羽林軍出戰,那都代表天子親臨。
若是勝了,一切好說,功勞不小。
但是敗了,那代表著天子沒有顏面了,那罪過就大了。
何進竟然有魄力送麾下虎賁軍隨行出戰,劉宏還真感覺意外。
這何進有何勇氣?隨之,李昭這個名字便進入了劉宏視野。
宮中傳言李昭力敗百名羽林郎?劉宏聽到張讓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對李昭描述,這是劉宏第一次聽李昭之名。
隨之劉宏便抓住了張讓對李昭描述的關鍵詞”傳言”。
劉宏微微一笑,也不甚在意,只是感覺李昭應該有些勇力,但也並不相信李昭真的能力敗百名羽林郎!力敗百名羽林郎,難不成這李昭還是西楚霸王在世不成?
李昭很快就接到了朝廷詔令,由他統帥五百名虎賁軍,隨軍出戰,得到詔令,李昭大喜過望。
“虎賁”二字,最早出現於牧野之戰,據史書記載:“武王有戎車三百輛,虎賁三千人。”意思是說周武王的英勇戰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無敵。此後,各朝各代,凡軍中驍楚者,無不被冠以“虎賁”二字。
而到了漢代,虎賁軍的兵種構成更加豐富,既有騎兵,也有步兵。騎兵多執戟或持鎩,所用戰馬多為西域進貢的大宛名馬;步兵則負責配合騎兵作戰。
虎賁軍,到了漢武帝時期,是皇帝的專屬部隊,不受任何限制,直接聽命於皇上,以三幹人突襲匈奴十五萬人大軍,大獲全勝,名震天下。
東漢朝廷的虎賁軍數量在一千五百名左右,皆是精銳,是種子選手。
能統帥如此一支軍隊出現在戰場,絕對是同時期其他軍隊的噩夢。
何進得知李昭要統帥五百名虎賁軍出征,也是不吝嗇,大手一揮,從虎賁軍中挑選出最精銳的五百名虎賁郎,並皆配備上了馬匹,是為五百名虎賁騎兵。
李昭開始為出征做準備。只是當虎賁軍這邊一切準備就緒,在李昭左等右等並期待下,時間竟然過去了半個月,而朝廷竟然還是沒有談出徵之事。
讓李昭大為不解和納悶。
這天,李昭下值後,去拜訪何進,瞭解此事。
何府,大廳內。
酒過三巡,何進喝的滿面紅光。
李昭這才放下酒樽,對何進道:“中郎將,末將不解,我虎賁軍皆早已經準備就緒,北軍按理說是大漢的精銳,也應該準備好了吧?為何還遲遲沒有出征的動靜?難道北軍如此荒廢?眼見異族要劫掠完跑了,再過去還有什麼意思!”
何進聽著李昭有些鬱悶的問話,笑了笑,說道:
“子明啊,還真讓你說對了,陛下還真是想等著異族劫掠完,跑了後,再出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