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慶功宴上。
隨著張讓手執聖旨站了出來,要給李家子弟封賞的話音落下,眾人皆是靜了下來。
不僅皇后感覺到了不正常。
朝堂公卿楊賜、袁逢、曹嵩等人也皆是放下了手中酒樽。
他們有些摸不著頭腦劉宏為何要這麼做。
慶功宴的場合,並不太適合封賞。
在朝議上當著公卿的面封賞,顯然效果更佳,顯得也更正式、適合。
而且,關鍵朱儁這個主將都沒有封賞,怎麼就先封賜李家子弟?
哪怕這場戰爭,李家子弟所立功勳比朱儁功勞絲毫不差。
李昭亦是有些詫異,有些摸不著頭腦。
不過,李昭心中雖然疑惑,動作卻絲毫沒有怠慢,立即起身,一旁一同回來的李峰、李陽二人也紛紛站了起來,做出恭敬接旨之狀。
李辰、李猛這次都留守了馬邑,並沒有回來。
“李昭與李家子弟接旨!”李昭恭敬說道。
張讓見李昭以及李家子弟樣子,滿意的點了點頭,開啟聖旨,頭揚起,當著所有目光大聲宣讀了起來。
“制曰:朕聞隴西李氏,世出名將,忠勇傳家。今有李氏子弟李昭、李辰、李猛,於大破中部鮮卑戰役中,奮勇當先,智勇雙全,立下赫赫戰功,朕心甚慰。此等忠勇之士,實乃國家之棟樑,社稷之衛士,當封賞以表其功。
朕特封李昭為羽林軍中郎將,掌宿衛宮禁,護衛朕躬。並賜爵隴西亭侯,食邑一千戶,以彰其智勇雙全、屢建奇功之勳。
封李辰為狄道亭侯,食邑八百戶,以表其勇猛果敢、忠心耿耿之忠。且李辰目前正替大漢守衛馬邑城,朕念其守衛邊疆之辛勞,官職日後再行封賞,以慰其勞。
封李猛為北軍五校步兵校尉,統領北軍步卒,精練武藝,以備國家不時之需。李猛武藝高強,於戰役中斬將搴旗,抓獲鮮卑右賢王,立下赫赫戰功,朕特以此職賞之。
三子皆乃國之棟樑,民之表率,當以國家為重,以百姓為念,勿忘初心,砥礪前行。
朕期待爾等繼續為國效力,揚我國威,造福蒼生。
此詔既出,諸將當以此為鑑,勉力前行,為朕之天下再立新功。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欽此!!”
張讓尖細而又響亮的聲音響徹。
“什麼?李昭、李辰皆封亭侯了?李猛封北軍步兵校尉?這…這竟然一門兩侯三將?!!”
大殿內,楊賜、袁逢、曹嵩等三公九卿以及參與慶功宴的眾將領無不躁動了起來,甚至喧譁了起來。
實在是,這對李家子弟封賞著實重啊。
朝廷不僅封李昭為羽林軍中郎將,賜爵隴西亭侯,食邑一千戶,亭侯啊,還一下就給了食邑一千戶,要知道普通的亭侯也就幾百戶食邑,這食邑怕是都達到了鄉侯了。
關鍵,封了李昭為亭侯,還提拔了李昭晉升為羽林軍中郎將了,本身中郎將,便是兩千石俸祿大官,在沒有徵戰期間,大漢的中郎將已經是頂級將領了。
還封賜了李家的李辰為狄道亭侯,食邑八百戶,這也是一個妥妥的亭侯侯爵啊。
李猛都因為抓獲了右賢王得了個步兵校尉官職。
劉宏下的聖旨這一下子,成就了兩侯三將,關鍵皆出自李氏一門啊!
儘管三人最高官職為中郎將,朝中比中郎將官職高的太多人了。
但是對一家如此封賞也令人震動啊!如此榮譽,足以讓隴西李氏一舉成為大漢有數、有名、令人羨慕的將門世家了!楊賜、袁逢、曹嵩等三公九卿大員都有些坐不住了。
不過。
他們雖然感覺劉宏給李家子弟封賜有些多了。但是,想想李昭、李猛、李辰此戰的功勞,他們還真開不了口去勸阻。
為何?
因為三人功勞若是單獨拿出來,其實比劉宏封賞官職、爵位還大。
眾公卿皆震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