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橋頭這一側,趙吉發現有立著一塊四稜方尖石柱,約有一米半高。方尖柱上用本地文字楔刻著什麼,可能是木橋的名字,或者是這條大河的名字,或者是這片領地的名字,趙吉猜測著,這些猜測的想法都是有可能的。這個木橋比他想象中要寬大結實上許多,趙吉覺得這肯定是為了防範洪水的設計。當洪水來時,小一點規模的洪水就不會淹沒沖垮這個木橋了。大洪水就不用說了,人肯定不用橋,啥橋都沒用,往來還是改用渡船多好。
離橋的另一頭近了,趙吉才發現原來橋頭的石屋不是猜想中的哨所或者收稅的地方。
這個寬大一些的石屋是個小小的神廟。
說是神廟有些不太妥當,畢竟就一間石頭大屋子。在它門口只有一個小水池,四周連個圍牆都沒有,說是他想象中的神廟就有些太寒酸了。
這個石頭神廟通體用大塊長條岩石建成,看著不高,所以內部體積肯定也就很有限了,因為靠著河流,為了防範滲水,肯定也沒有地下室一類的設計,所以神廟內部估計就只有小小的一層了。
神廟外牆上用彩色的顏料畫了一些圖畫圖案,趙吉坐在驢車上看的不太清楚,只能大概猜測是人們敬畏洪水場面的彩色圖畫。
畢竟這也很正常,一路上趙吉憑藉河邊兩岸的情況推測出本地經常爆發季節性洪水,因此出現與此相關的神廟也就很正常的了。
就跟前世大江大河旁建有龍王廟是一個意思嘛。——沃夫先生轉頭跟詹姆拉說了幾句話,詹姆拉應聲同意了。
然後商隊的驢車就在這個小神廟前緩緩停了下來。來自烏米湖村的農夫們將手裡用來防衛野獸的農具放在了車上,都一個個下了驢車。
另一個普通石屋的木門此時開啟了,從裡面走出了一男一女兩位身穿水藍色長袍的中年人,他們看到烏米湖村的農夫們很開心,露出了真摯的笑容,緩步上前說起了話,還親切的拍拍沃夫先生等農夫的胳膊,農夫們也十分恭敬的跟這兩位說起了話來。
神廟前的小水池上有兩三個兒童在那裡玩耍著什麼,他們身上都穿著一個用粗製大麻袋改成的簡單兒童衣服。孩子們揮舞著撿來的小樹枝,帶著河邊花草編織的彩色花冠在水池邊打鬧嬉戲。
此時商隊的幾輛驢車在這兒停下後,孩子們也停下了打鬧看著車隊,當他們看見了坐在最後一輛驢車上的詹姆拉時都紛紛叫嚷了起來:“詹姆拉先生,詹姆拉先生,你來了,你來了庫倫大叔,快來快來幫我們!這個臭東西跌到聖池裡面了!”
本來庫倫.詹姆拉沒打算下車的,畢竟這一回商隊的負責活計馬上就要完成一半了,剩下的另一半是其他管事帶人負責,他現在只想趕緊回去好好的洗個熱水澡,現在穿的衣服裡好像有跳蚤之類的小蟲子在咬他,弄的他渾身都有些癢癢的。
但既然孩子們都在叫他,他還是下車看看怎麼回事兒,畢竟他的小兒子跟養在神廟裡的這幾個小孩子是經常一起調皮搗蛋的“好夥伴”呢。
求收藏本書,求推薦票,求評論,謝謝大家。修改於2021年10月23日20時,增加了一些行文和環境細節,修改的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