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寂.”
聽到這個詞後,顧維張了張嘴,似乎想說些什麼。
槿很快發現了他的異樣,饒有興趣的問道:“怎麼,地球上也有人提出過冷寂學說?”
顧維輕輕點了點頭。
這次還真算是專業對口了.截止他穿越之前,地球科學界對宇宙的探究基本上都圍繞著三個話題在討論:一是是否有地外生命存在,廣義點包括單細胞型別的生物,狹義點就是倒三角腦袋的小綠人。
二是宇宙到底是怎麼誕生的,以宇宙大爆炸為主流。
三則是.宇宙會以什麼方式終結。
地球上關於宇宙結局的猜測有很多,大體上可以分成很不靠譜的臆想,以及相對有那麼點兒靠譜的推論。
前者自不必說,常見於各類民科或者科幻作品,主要以腦洞為主,至於後者則也分成了三大流派:
大撕裂、熱寂、以及冷寂。
其中大撕裂猜想和暗能量有關,有部分學者基於紅移現象認為暗能量在大尺度上完全蓋過了引力,讓宇宙中的物質密度越來越低,同時能量密度可能隨宇宙空間的增大而增大。
最後這種能量會把宇宙內所有被萬有引力支撐的物質撕碎,大概在218億年後,以拉尼亞凱亞超星系團為代表的天體系統將開始解體成更小的系統。
219.4億年後銀河系會開始解體,宇宙終結之前1小時,地球將會被徹底撕碎。
熱寂則是更加主流的一類看法,也就是由熱力學第二定律推匯出的一種走勢:宇宙作為一個孤立系統會經歷一個熵增的過程,由有序走向無序,當宇宙的熵值達到最大之時,宇宙中的能量也就全部轉化為了熱能。
屆時整個宇宙處於熱平衡之中,也就不再存在任何可以維持運動的能量了,在燃燒中一切歸於永寂。
“至於冷寂學說.它誕生的時間相對要晚很多,而且更常見於宇宙誕生的話題,”顧維邊說邊在空氣裡比劃了幾下:“這個學說出現在2012年——也就是我穿越的十三年前,學說認為早期宇宙就像一種液體,一定時間後開始冷卻並且結晶形成3個空間維度和1個時間維度。”
“接著隨著時間的推移,最終這種‘凍結’會逐漸延伸,達到無限接近絕對零度的情景——支撐這個學說的是熱力學第三定律。”
“喔,挺有意思的想法,而且結局角度上看是類似的,”槿撩了撩頭髮:“從‘古塔’中降臨的異體生命結構特殊,會散發一種叫做【疏粒子】的微粒。”
“這些微粒會嚴重影響虛粒子對的產生和湮滅,從而導致宇宙能量密度急劇下降,甚至使得時間流動變成非線性狀態,從而引發區域性乃至更大範圍的冷寂。”
“不過具體的冷寂過程嘛.算了,不說也罷,你只要知道和地球的看法出入比較大就好了。”
顧維聞言無奈的聳了聳肩,表示理解。
他本身也沒指望地球的冷寂學說能得到槿的肯定,畢竟雙方的知識框架出入太大了——槿他們都能採集10^-38秒的標度因子了,地球上連引力波都才剛捕捉到沒幾年呢。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