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劍表現的這麼奇葩,這個時候的蘇定方反而不著急了,讓將士們休整了一天才又重新上路。
畢竟,他們一行雖然是乘坐運兵車趕路,不用自己兩條腿跑。
可是,就算是在後世中長時間坐車,都會感到疲憊,更不要說,乘坐運兵車的體驗相比後世的那些車,那就差了不知道多少了。
故而,就算是坐車,但這麼日夜兼程一刻都不得休息下來,將士們的精神頭也不會怎麼樣。
甚至,兵臨劍都城下,蘇定方與斛律光並不急於破城。
這塊肉都已經到他們嘴邊了,他們暫時想什麼時候吃就什麼時候吃,沒必要急在這麼幾天。
畢竟,這個時候他們反而不著急攻打這座城,反而是對於大劍王朝剩下的兵馬更感興趣。
如果能夠將大劍北方的那一隻兵馬吸引過來的話,蘇定方也樂得如此。
三萬兵馬,把他引出來之後殲滅的難度,和如果想要在攻城戰之中殲滅對方,這個難度能比嗎?需要付出的代價,也不在一個程度上。
謝峻的那三萬兵馬,蘇定方也得虧得感謝謝峻的那一番騷操作,以及之後發現陷入絕路之後的主動投降,要不然,要是這三萬兵馬坐擁堅城的話,想要拿下他們,高低也得付出一兩萬兵馬的損失。
他能夠在幾乎沒什麼損失的代價之下,拿下這三萬人,蘇定方並不認為是自己的本事有多大,真的是完全依賴於對手的助攻。
大劍之中,已經出了謝峻這麼一個奇葩了,蘇定方也不能指望人家再出一個這樣的奇葩。
劍都已經被他們團團包圍,這就是一個陽謀,除非大劍北方的那隻兵馬有異心了,要不然的話,不怕他們不來。
事實上,這個時候的劍帝元恆,已經主動連發十二道金牌,催促北方的兵馬儘快南下回援了。
這個時候的劍都,已經在全力武裝了,但是,奈何,大劍缺鐵,就算是強行徵召起城中的百姓,他也沒有足夠的甲冑。
連劍武士這支大劍第一強軍,都只有一千人是重甲武裝,剩下的四千人都是輕步兵,他們不想將剩下的四千人也全部全副武裝嗎?而是他們沒那個能力罷了。
大劍不缺糧,但是國內無礦呀!
這一點,與大蒼西南的那些王朝,幾乎反過來了。那邊,不缺礦,因此將士們裝備精良,幾乎不比皇朝差,但是,就是沒糧,維持不了大量的軍隊。
維護一個重步兵要花的錢糧,可是能夠維護好幾個輕步兵了。沒有糧,同樣發展不了軍隊。這兩者,缺一不可。
這兩塊區域的王朝,要是能夠綜合一下,國力都能夠上漲好幾成。
劍武士,雖然又被稱為鐵壁劍士,可這個鐵壁的由來,是因為他們王室禁衛軍的出身,而並非是因為這支部隊是一支重甲兵。
五千人之中,只有五分之一是重甲兵,怎麼都不算是一支真正的重甲兵。
故而,大部分被武裝起來的百姓,其實也只是給發了一杆長槍,其他的基本什麼都沒有了。就只有一部份運氣好的,能夠被分一套皮甲。
當然,這個皮甲的質量也不能和七大皇朝的制式皮甲相比。七大皇朝的制式皮甲,他們在要害部位上,都是用鐵製的。皮甲的防禦,是相對於鐵甲的防禦有所不足的,不代表真的不行。
可是,大劍這一批,畢竟只是武裝給百姓的,而不是武裝給軍隊的,是真的幾乎是純皮甲了。
故而,這些人的戰鬥力是有限的。
不過,對於剛剛被敢鴨子上架強行推到皇帝之位的元恆來說,也就只有這一樣瘋狂的徵召百姓入軍,能讓他稍微安心一些了。甭管這些人的戰鬥力怎麼樣,但至少聲勢放在那裡。
難得讓元恆稍微安心一些的時候,族叔元武帶領一千巴山劍場的劍士在元佶離京當日回京相助。
元武基本就沒回過都城幾次,就算偶爾回來,也待不了多長時間,以至於,元恆對於自己的這位皇叔,壓根就沒什麼印象。
可是,國難知人心,板蕩見忠臣。
在這種國家存亡,風雨飄搖的時候,他這位皇叔卻回來了,而且還帶回來一千劍士,元恆那當然是感激涕零,當場就將對方的爵位提升為王爵,賜封為蘅王。
元武,這一位是少數的幾個植入到大劍王朝之內的系統人物,半步天人的實力,已經可以說是大劍王朝的第一高手了。
皇朝之中,對於江湖勢力基本都掌控的死死的。不過,很多王朝,就不見得有這個掌控力了。
也是最近幾年,隨著元武成為巴山劍場之主,大劍對於江湖的掌控才直線上升了起來。
而在大劍王朝之中,巴山劍場的地位是相當超然的。
這個門派不僅是大劍最強大的江湖門派,而且,這個門派,同樣和大劍王朝最強的一支兵馬劍武士有關。
這一支大劍最強之軍,本身就是大劍王朝聯合其境內第一江湖大派巴山劍場合力打造。劍武士所習技法,即為巴山劍場化繁為簡,為軍隊特意創出的劍術。
也正是因為如此,劍武士在巷戰或者是山林之中,才是他們戰鬥力最強的時候。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小規模的軍陣合擊,這支兵馬,對於圍攻那些個體實力較強的高手相當的有心得。
相對應的,在大規模戰場的野戰能力,這支兵馬就表現的相對較差了。
巴山劍場的劍士,不僅各個劍術高超,而且,他們也是大劍王朝上上下下文武最大的門客來源,以及劍武士的骨幹來源之一。
說起劍武士,讓元恆更加心中一痛的是,元佶不僅強行把他推向了這個皇位,自己拍拍屁股走人了,而且,走的時候還帶走了兩千最精銳的劍武士。
五千劍武王,其中的三千人因為參與了曾經的河東之戰而傷亡慘重,此後,雖然用預備役以及少部分巴山劍場的劍士補充了起來,可戰鬥力肯定是不能和剩下的兩千人相比的。
蘇定方這邊,為了等大劍北方的那三萬兵馬南下,不痛不癢的進行佯攻,並沒有動真格的。
可是,大劍那邊,又開始上演騷操作了!
劍都之內有個道士,逢人就吹噓說,自己可以擲豆為兵,且兵能隱形,現在若讓他招募七千七百七十七個六甲正兵,便可以破敵,還說,六甲正兵臨敵時,正兵不動,神兵為用,所向無前。
這麼一通吹牛逼的話,也不知道就怎麼傳到了劍都守備官王宗潯的耳中。
王宗潯聽說此事之後感到很驚異,覺得這個道士有可能就是大劍的救世主,於是居然就這樣荒唐的向朝廷推薦,說若用此人,可生擒漢軍二帥,能將漢兵掃蕩無餘。
大劍親王,同樣也是作為巴山劍場之主的蘅王元武對這一套根本不信,當面羞辱王宗潯。
“賊道兒戲,果能如你所說?”
王宗潯被問得啞口無言,不能作答。
然而,蘅王元武對這一套壓根就不信,可卻不代表所有人都不信。
他能夠管得了自己,但卻管不了每一個人。
尤其是,他管不了作為皇帝的元恆。
雖然是被趕鴨子上架上位的,朝堂上的這些人都是元佶原本的那一套班底,元恆根本就沒時間將自己的班底扶上來。
可是,朝堂上的這些人雖然更聽元佶的話,但在元佶已經跑路的情況之下,他們這個時候自然也就只能聽元恆的了,而不可能是元武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