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我是比干,陽謀大師

第187章 謊言如屎山,貽笑三界!

五百年光陰,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

長安城頭,晨鐘敲響,佛音嫋嫋。

取經人唐三藏,身披錦斕袈裟,手持九環錫杖,面容慈悲而堅毅,帶著對真經的虔誠從長安緩緩出發。

這唐僧一路西行,所經之處,山川壯麗,卻也暗藏兇險。

行不多時,便在五行山下收下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

那猴子掙脫了五百年的束縛,重獲自由,滿心歡喜,自此跟隨唐僧西遊。

再往後,於鷹愁澗收了化作白龍馬的敖烈,此馬身姿矯健,馱著唐三藏西行。

而後又在高老莊遇到了豬八戒,那呆子雖生性懶惰,卻也憨直可愛,被孫悟空降伏後,也加入了西行隊伍。

在流沙河,沙僧拜入唐三藏門下,這沙和尚憨厚老實,手持降妖寶杖,為取經挑擔。

這取經不知不覺就是數年時間,整個三界依舊是平靜,靈山大雄寶殿內,佛光普照,如來金身莊嚴肅穆。

觀音菩薩神色凝重,看向端坐在蓮臺之上的如來佛祖,恭敬說道:“佛祖,自三藏從長安一路行來數年,這截教與比干竟毫無干預之舉,如此情形,著實讓貧僧費解。”

如來佛祖微微眯起雙眼,目光深邃如淵,緩緩說道:“莫要掉以輕心。這五百年來,西遊之路的因果線已然出現變化。諸多貧僧意料之外的國度憑空出現,還有不少妖族也來到了西遊路上,此等跡象,必然是比干所為。只是,他所圖謀的,絕非單純地阻擋西遊,只是貧僧如今竟也無法推演得出他到底意欲何為。”

觀音菩薩微微點頭,繼續說道:“如今取經人快要抵達五莊觀,不知鎮元子前輩會如何對待此次西遊。”

如來佛祖沉思片刻,緩緩開口道:“盂蘭盆會之時,金蟬子曾為鎮元子敬上菩提茶,以此淵源,鎮元子應不會阻礙西遊。”

觀音菩薩聽後,輕輕頷首:“如此最好。只是這些年,金靈聖母必然已將誅仙劍陣煉化至大成,倘若在西遊路上擺出此等絕世殺陣,那西遊大業恐將無法繼續,不知當如何應對?”

如來佛祖聽後,臉上浮現出一抹淡淡的笑意,從容說道:“若是截教真敢以誅仙劍陣來阻攔這順應天道的大勢,必然會引得天道干預。我等無需為此擔憂,天道自會制衡一切。”

誅仙劍陣其實已經是超越了三界聖人以下所能應對的界限。

一旦截教開啟誅仙劍陣,則天道規則也將失效,為大勢推進佛門也必然迎來史詩加強。

現在的量劫,不怕打破平衡,就怕維持平衡,打破平衡則聖人再度降世還是碾壓。

對於截教拿出更強的阻攔手段,佛教是一點都畏懼,佛教所畏懼的是殷子煜的奇謀,如同對付西岐一般,因為小事而從根本上瓦解。

自西遊開始幾年了,三界各方都在看著這次西遊量劫會展現何種情景,但是各方全都驚訝的是,一直是靜悄悄的,不過都知曉,如今是風暴的前夕。

這一日,日懸高空,光芒灑落在取經四人前行的道路上。

四人行至萬壽山前,一座巍峨的山巒橫亙眼前,氣勢不凡。

但見那山前立著一塊石碑,上書大字。

孫悟空定睛一看,朗聲道:“萬壽山仙境,五莊觀洞天!”

唐僧面露疑惑,輕聲詢問:“悟空,這是什麼地方?”

孫悟空環顧四周,撓了撓頭說道:“俺老孫從未來過這個地方,想來應是個不出名的散仙居所。昔日俺老孫當齊天大聖之時,逍遙自在,遊歷過無數仙人洞府,可從未聽誰提起過此地此人。”

一旁的豬八戒聽了,嘴角不禁微微抽搐。

孫悟空眼尖,立刻喝道:“呆子,你笑什麼,是不是知道些什麼?”

豬八戒趕忙擺手,賠笑道:“猴哥說的是,的確是從未有人提及。”

說話間,眾人來到五莊觀門口。

孫悟空一眼瞧見那門上對聯,當即忍不住嘲笑起來:“長生不老神仙府,與世同君道人家。哈哈哈哈.”

孫悟空笑得前仰後合,手舞足蹈,彷彿聽到了世間最可笑之事。

豬八戒滿心好奇,忍不住問道:“猴哥你笑甚?”

孫悟空手指著門口的對聯,不屑道:“這牛鼻子好大的口氣!想當初,三清之首的太上老君,都沒有這般張狂。”

豬八戒一聽,頓時無語。

太上老君可是他的祖師,怎能容人這般輕視。

當下著急說道:“猴哥,怎可這麼輕視太上老君!”

孫悟空卻不以為然,嘿嘿笑道:“當初那太上老君妄圖用八卦爐煉化俺老孫,結果七七四十九天過去,俺老孫不但毫髮無損,反而一身修為激增百倍。俺老孫隨手那麼一揮,就把太上老君給推倒了。哼,這三清也不過如此!”

豬八戒聽後,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如何反駁,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

豬八戒明白,這是祖師故意為之,才有這猴子如此的張狂,別人不知曉,但是豬八戒可是知曉的清楚,這猴子無法無天的時候,可是掀翻了道祖神像。

祖師如此做,乃是以犧牲自身,來讓三清的名聲替代孫悟空推翻道祖神像的事。

這便是以三清的威名來做掩蓋,正是一個謊言要用無數的謊言來維持,對於這點,豬八戒也是不能多言,只能是微微嘆息。

這件事效果就是,孫悟空徹底忘記了掀翻的那個神像,把推倒三清的太上老君成為了自己人生的高峰時刻。

“吱呀”一聲,五莊觀的大門緩緩開啟,打破了幾人的談話。

兩個眉清目秀的道童從門內走出,神色平靜而又透著幾分莊重。

其中一個道童開口詢問:“前面可是西天取經的唐僧師徒?”唐僧趕忙雙手合十,口誦佛號:“阿彌陀佛,貧僧正是唐僧,不知兩位童子因何知曉貧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