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裡一片荒坡,生產大隊舊時留下的石灰窯就有好幾個,窯壁上還留著曾經燒窯時的焦黑痕跡。
雖然生產大隊現在沒了,可石灰窯還是歸屬村委會所有,所以想要生石灰,根本犯不著去別的地方去買,在自家村裡就能解決,還能省下不少錢。
曾幾何時,流傳著這麼一個說法,說村裡的白石灰拉去抹牆,十年都不掉皮,比灰水泥還要頂用。
周興輝衝梁建國他們喊:“走!去村委會找黃主任開條子!”
梁建國等人扛出兩根扁擔,一邊走一邊說:“村委按擔算錢,一擔生石灰才三毛錢!”
周玉梅也跟著去。
一行人風風火火趕到村委會,找到了黃志剛。
“黃主任,開個條子,拉兩車石灰蓋房用。”
黃志剛聽聞,很是爽快地在登記簿上唰唰寫下幾行字。
“後山窯場,憑條挖灰。記著別刨太深,安全第一。”
周興輝應了一聲“好咧”後,就帶著梁建國等人往著後山的那一片荒坡走去。
村後的石灰窯場飄著淡淡白煙,數個窯坑錯落分佈。
周興輝在其中一個窯坑停下,蹲下身用手捏了捏表層的生石灰塊。
根據他的過往經驗,像發白帶蜂窩眼的,就代表著灰越是燒得透,細膩滑溜。
周興輝嘴裡低聲唸叨著:“地基長十米寬六米,鋪二十公分厚的灰土墊層……”
很快,周興輝就得出了一個大概數字。
“十擔石灰打底,摻上三十擔粘土,夠夯兩層的。多備兩擔,以防萬一。”
梁建國聽了後,扯著嗓子喊了一聲“得嘞!十擔就十擔,省得來回跑!”
趙大壯和劉俊生也咬著牙捲起袖子開幹。
“注意!大塊的得敲碎!”
周興輝一邊叮囑,一邊用木篩子篩灰,細白的粉末簌簌落在桶裡。
看著就跟白麵一樣。
時間不知道過去了有多久,十擔生石灰整整齊齊碼在空地上。
周興輝掏出三塊錢遞給守窯人:“總共十擔,這是三塊錢。”
守窯人接過錢數了兩遍,咧著嘴笑了笑。
眾人挑起扁擔往回走,扁擔吱呀吱呀地響。
足足來三四趟,這才把這十擔生石灰給全部挑完回家。
天色開始暗淡下來,可為了趕工程,趙大壯等人依然堅持把剩下的功夫給幹完為止。
“把石灰鋪在坑底,摻土前先灑水!”
聽著周興輝這話,梁建國將生石灰均勻鋪在坑底,像撒芝麻似的,又拎著水桶來回潑灑。
白霧嘩啦嘩啦地騰起,還裹著一股嗆人的鹼味,燻得人眼睛想要流淚。
眾人分站四角,鐵鍬翻飛間,灰白與土黃漸漸交融成均勻的赭色。
灰三成、土七成,按照這樣比例拌勻出來的,便是三七灰土。
每夯完一遍,周興輝就會用瓦刀戳戳密實度,發現鬆垮處立刻補上幾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