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昏君開始煉丹

第2章 皇帝和他的臣子們

“內務府的庫房裡保留有十顆。”“哦?散朝之後,送到朕的寢宮去。”

“咳!咳!”胡敏德看著兩人還要繼續這不著邊際的對話,假意咳嗽兩聲打斷。

“你們繼續。”李順笑了笑,端正姿態,繼續聽政。

胡敏德冷著臉上前,周慶識趣地退了回去。

胡敏德道:“皇上,臣前日所上的摺子,為何不見批覆?”

李順卻裝傻充愣:“什麼摺子?”

胡敏德看著皇帝一臉茫然,像是真不記得摺子的事,出言提醒:“直隸總督空缺,臣請任用兵部侍郎周光正填補。”

李順恍然大悟:“哦,這件事啊。胡愛卿,就算你不說,今天朕也要與諸位好好商議此事。”

“商議?皇上覺得臣所薦之人有什麼不妥?”胡敏德的語調明顯抬高了幾分,有點咄咄逼人的味道。他早已習慣了皇帝作為一個點頭蓋章的物件,對他言聽計從。

說來奇怪,大胤王朝建國之初有些類似於前世的大明,太祖李國瑞與朱元璋一樣出身寒微,傳說還當過所謂的“修煉之士”,兩人性格和施政的方式也有些雷同,比如:藩王戍邊,設立與錦衣衛相似的情報機構“金吾衛”,嚴整吏治等等。

不同的是他沒有廢除丞相,加上太子沒有早逝,順利繼位,也沒有大殺功臣。這位太子,也就是後來廟號為太宗的皇帝,在位三十四年,勤政愛民,造就了一段盛世。

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他高超的政治手腕和崇高的個人威望之上的。

太宗皇帝駕崩之後,原先壓抑已久的問題開始暴露。

比如,藩王問題,民間尚有“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認不到”的諺語。太宗的兄弟們認同他,忠於他,並不見得他們的兒孫也一樣認同他的兒孫。同樣是太祖血脈,伱們家能當皇帝,憑什麼我們不能?太宗在位期間,雖然對藩王的權力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但是礙於兄弟之情,礙於自己的“仁德”,並未徹底解決。

第三位皇帝高宗在位之時勉強能夠壓制。

第四位皇帝睿宗繼位後,各地藩王逐漸坐大。

第五位皇帝肅宗時,藩王不臣之心已露,開始蠢蠢欲動。

第六位皇帝僖宗,其在位的第二年就爆發了“北地三王之亂”,叛軍一度打到京畿之地。僖宗於驚懼之中突然暴斃,無嗣,國本不定,朝中大亂。

幸而,當時的右丞相胡成志站了出來,主張迎睿宗第三子辰王繼位,也就是前身的爺爺,後來的世宗皇帝,李茂。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