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林賢重新坐下,頷首微笑,對於皇帝的態度很滿意。其人若真如傳聞中所言是個荒誕無能之昏君,他到此也就不繼續說下去了。他是個驕傲的人,從來都是,就算曆經生活的鍛打,世事的無常,改變的也只是他處事的態度和方法,這份驕傲則被他深深埋入骨子裡。
他要向那些曾經看輕和欺辱他的人證明,有的人是打不倒的!
他失去的東西要親手拿回來!
李順期待著他接下來的發言。他對胡家的情況分析得很到位。
胡家確實是勳貴集團推舉出來的代言,但是,胡家也一定程度上維持了勳貴與朝廷之間的平衡,延緩了戰亂的發生。
這種平衡是建立在放縱的基礎之上,胡家從朝廷攫取利益餵養勳貴,幾乎滿足他們所有不合理條件,無異於與虎謀皮,早晚會遭到反噬。
胡敏德也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將目光投向李順座下的龍椅,期望登上帝位,打破這種危險的局面。
這是多方的博弈,你死我活的鬥爭。
白林賢正襟危坐:“勢者,皇帝之權威也。大義所在之君,百官尊崇,萬姓擁戴。縱有亂臣賊子窺視,因君臣名分早定,亦會有所顧忌,不敢肆意妄為。自古以來,謀朝篡位者皆需尋一個合理的藉口,或非議人主,或假託天命,非如此,便是得位不正,不能取信於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故而,皇上相較於胡敏德等人具有一個他們沒有的先天優勢。您是君,他們是臣。這便是勢!”
李順反問:“若他們毫無顧及呢?”
白林賢笑道:“他們果真如此喪心病狂,皇上還能坐在這裡和我談話嗎?若胡敏德以此種手段篡位,他的江山能坐得穩嗎?今日他敢肆無忌憚地弒君,明天便有人敢用同樣的方法對付他。
皇上要知道權力的真正意義便是遵守規矩。不論是天定的,還是人定的,不論是明面上的法規,還是暗地裡的約定,都是規矩,都是天道。
權力誕生於規矩之中。如行軍打仗,軍士要聽命於將帥,如此將帥便擁有了權力。若軍士不聽命令,那麼將帥還能稱之為將帥嗎?朝廷治理萬千百姓,將賦稅徭役加在他們身上,僅僅只用了一個縣令。二者實力對比,明眼人都能分辨得出。
百姓雖然苦,但依舊願意聽從,因為這是朝廷王法賦予了縣令權力。但如果有人謀反,規矩被打破,百姓便有可能衝進官府將縣令殺死,這時候,縣令還有什麼權力可言?權勢二字,有勢才能有權。大勢所在,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李順聽得連連點頭,白林賢的話雖然有點想當然,但也不失為從另一個方面思考了現在的局勢。俗話說“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歷朝歷代,將自己的性命寄託於對方守規矩,無異於自取滅亡。
前世的朝代,項羽、司馬昭、朱元璋這些人,哪個不是將自己的老闆搞死了?最為惡劣的司馬昭更是當街殺帝,影響之惡劣,導致後世道德水平直接下降到海溝裡去了。
皇權鬥爭是血腥的,也是虛偽的,李二殺兄屠弟,也不失為千古一帝。他認同白林賢所說的勢能誕生權力,同時,從辯證的角度看,權力也能維持勢。
當然,這並不表示李順對白林賢不欣賞,能夠說出這麼一番話來,足以證明他是一個聰明人,就是不知道是不是紙上談兵?凡事坐而論道容易,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李順感激地看向劉拯:“老師,朕想不到你手下竟有如此人才。直隸交給你,朕就放心了。下面,朕有幾件事交給伱去做……”
三人談了很久,直到月正當空,才依依不捨地分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