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順道:“有又如何?沒有又如何?千日防賊,沒有休止。大胤只要有朕在,有諸位愛卿協助,他們便不可能翻天。天下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從這一戰開始,朕就說明了,無須太過擔心。我們的敵人從來不止這一個。為天下蒼生計,為子孫後代計,朕與諸卿應當勉力應對後世之敵,發展生產,強大軍力,才是正道。”“宵小陰謀有何懼哉?太祖若能帶領大胤走上強盛,朕也不會貪戀此位,只要他進得京來,當面說出。朕退位讓賢,又有何不可?然而,其不顧民生之難,以戰禍相逼。如此不顧黎民百姓,焉能治理天下?”
李順問丁傲:“丁愛卿,如今你身居宰輔高位,若有一天,須借你項上人頭,使百姓安居,你捨得嗎?”
丁傲當即回答:“如臣的頭能造福蒼生,有何可惜!”
李順讚賞地看了他一眼:“朕亦如此。其陰謀所在,無非是朕!朕不畏死,又何懼其陰謀!朕不能因一己之私念,而罔顧蒼生!”
李順站起身來,鄭重道:“朕明言而告天下,若朕遭遇橫禍身死,天下之民勿需為朕悲哀,亦不可復仇。太祖自可復位,諸位愛卿事其如侍朕。朕之子嗣,皆可外放為民。但,如果太祖不仁,天下皆可反之。”
李順慷慨激揚地說著不要錢的大話,進行著虛偽至極地表演,如今他大權在握,人間無敵,誰又能使他丟失皇位呢?太祖現身,鹿死誰手,還未可知。
一眾朝臣顯然很吃李順這一套,有幾個年邁的大臣更是熱淚盈眶:“皇上仁心愛民,臣等始知。天下哪有死人治理活人的道理,太祖雖開創聖朝,但如此不明事理,怎麼可能是明主?皇上如有意外,臣等願以身殉葬,以報聖主之德。”
李順感動地點點頭,沒有繼續表示,話到此處,已經達到了目的。
這一場朝會之後,百官各司其職,與百姓一同開始轟轟烈烈的建設運動,一邊克服災荒,一邊恢復百業,皇帝帶頭禁止鋪張浪費,一日三餐不過五菜,四季常服不過八套,輕徭薄賦,釋放大量宮女出宮,連李順最愛的選秀活動都暫時停止了,大胤帝國逐漸走向正軌。
李順這是轉性了?
聖統十年八月八日,萬壽節,亦是從京師到南都的大胤第一條鐵路竣工之日,貫通南北,舉國歡騰。
朝廷決定大慶一番,大胤經過這段時日的休養生息,百姓逐漸走出了戰爭陰霾,萬物皆是欣欣向榮。聖統皇帝的口碑逆轉,成為了大有成為千古一帝的趨勢。
此時的李順身居後宮之中,有眾位妃嬪相伴,美酒佳餚,看著子女在遠方嬉戲,自有一番快樂。
李洛一在一旁不斷舉起酒杯,灌著自己。這種闔家歡樂的氣氛,讓她心裡滿是酸楚,還有一絲迷茫。她和她正在進行的計劃,真的是正確的嗎?大胤在李順的治理下,一掃前幾朝的頹勢,百姓安居,民心歸附。聖統年間兩次恩科選出的大批年輕士人自覺團結在李順身邊,貫徹皇帝的旨意,上下同心,政令無所不達。
同時,三次戰爭的勝利,李順彷彿成為了神話人物,收穫了將士的絕對忠誠,完全擁有了軍隊的控制權。最近,大胤軍隊改制和換裝已經全面進行,沒有了新軍和舊軍之分,人事上也進行了大範圍調整,掃除了舊軍殘餘勢力,以嚴大虎為首的,在三次戰爭中成長起來的將軍們,進入新成立的軍事院,結合新式武器,革新戰略戰術。
李洛一為什麼關注這些事情?因為一個人,那個曾經拯救她於危難之中的將軍,羅瑞。
如今的羅瑞已經是正式統領一軍的人,因戰功卓著,已為統領京畿三大營之一的將軍。李洛一曾再次遇見他,是在半年前李順召開平叛慶功大會的時候。羅瑞注意到了李洛一,沒想到自己救過的人竟然是皇帝的堂姐。隨後,李洛一多次派人與之聯絡,表達自己的關心。
這一切,當然逃不過李順的耳目。他故意沒有限制李洛一的自由,就是想看看她和她背後之人在玩什麼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