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說她們不好,高門大戶出來的千金要沒點心氣不得多沒出息了,只是配我兒子不行,壓不住。
就是有性子軟和的配我兒子,我只要想起我姐,免不了心疼她好好的一個縣主給高老夫人當陪嫁丫鬟。
還有我閨女,就算是高老夫人當親孫女養大,我是難還高老夫人恩情,可找高老夫人的孫女當兒媳?”
又是兩碼事。
顧文軒暗暗幫岳父補上未盡之語。
該說不說的,其實除了他岳父說的這些不贊成原因以外,高府還真不是聯姻的合適人選,就是不知程師伯何意。
若只是高大人來信了,程師伯不得不當箇中間人提起高大人有意結親一事還好,不然,真真是腦子進水了。
高府已經有了個吏部尚書,還高周兩府結親,當今天子會如何看待他先生,等他先生起復不要身任何職?
難怪程縣諭當個一縣父母官的都玩不轉地辭職不幹,他們老程家的基因裡面搞不好就是走不了仕途。
所以一個個的讀書厲害得很,無奈一進官場都混不好,還不如辭職不幹的回家教書育人更為穩妥、更有成就了。
別說,還真有這個可能,不然老程家其他人先不說,單單程師伯一人。
同窗不多,還是姻親少?
按理來說,有這麼多資源,還是二榜進士,官途能不好?
就是先帝時期,沒有得到重用,後來不是他先生起勢了,還致仕幹嘛,當官不比教書強?
常言道,“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誰不想入朝為官,他不想,他是有特殊原因,可程師伯,徑山書院又不是非程師伯繼承衣缽不可。
老程家最不缺的就是讀書人,還是真材實料的讀書人,要繼承程師叔公衣缽的話,人選多著了……
“你這樣想也沒錯,我想你大哥未曾沒有這個心思,所以高大人找我來了,在找我之前肯定有和你大哥提起結親一事。”
顧文軒邊腦袋開小差著,邊默默關注他程師伯神情,邊靜等下文時,可算等來他程師伯摸了一把鬍鬚之後開口了,趕緊收斂起胡思亂想。
“如今呢,你們兩兄弟幾個孩子只剩下河哥兒親事不定,像高大人一樣找我遞話的人,接下來只會只多不少。”
這倒是!
若說大江之前是香餑餑的話,被剩下的小河就是大肥肉了,得虧年紀雖小,輩分不低,不然單單師叔伯圈子裡誰想結親的話就過關了,可省了不少事。
“高大人這邊還好推辭,即使你不明說,他或多或少還是能猜到你不想給兒子娶貴媳,只是你和齊師弟成親家讓他有了想法罷了。”
確實有點這個意思,誰讓他媳婦兒之前還給高老夫人的回信中寫上她不想她胞弟娶貴女,這不,打臉了吧?
前腳剛給高老夫人回信提起她想要的弟媳是怎樣怎樣的“門當戶對”,還不到三個月,後腳就給大江找了粗大腿岳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