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很多古剎寺廟一樣,山腳下一帶的商鋪、附近的別院,以及田地等等,就統統在徑山書院名下。
下馬車。
繞過一旁立著“徑山書院”四個大字的石碑,沿著一條又寬又長的階梯,直到階梯的盡頭才是書院的大門。
邁進書院大門就到了?
非也。
還要爬山。
整個書院就一個前低後高的格局,還層層疊進,被青山環繞,在樹木遮掩中,到山長所居小院能走得腿都酸了。
偏偏,規矩還忒多。
從山腳下到大門還能花錢坐轎讓轎伕抬上去,等到大門再進去,禁止通行了,除非年過六十的老人。
但這一條在歷任山長年紀一大把了還不坐轎之後也好似被遺忘了,故而在高些的山長小院,訪客極少。
舊地重遊的顧文軒就來過五趟,五趟都有到山長小院,就是沒有一趟能見到他程師叔公哪位老友故交。
想也知道不要誰家小老頭一把年紀了還腿腳利索到不怕爬山,一般能從書院大門走到到教舍就很不錯了。
有意思的是!
為這一點,他程師叔公的老友故交沒少有辱斯文的破口大罵,但還就一個個的喜歡上這來了。
當然,就是到這兒來了,他們也絕對不會去程師叔公小院,所以教舍後面挨著山道的附近就有了客院。
可惜無人中計,據說程師叔公當山長以來,至今還沒有哪位年過五十的故交有中計去過一趟山長小院。
也是如此,教舍後面挨著山道的客院,其中就有程師叔公的休憩小院,但此時,他老人家就不在這了。
怎麼辦?
接著爬山罷。
倒是由此可見他老人家的身子骨如今是當真無恙了,不然他老人家想住最上面的小院都要考慮如何下山。
“來了?”
“來了。”
可憐的岳父,走得氣喘吁吁的。
是禮數,也是有意走在最後面的顧文軒剛還藉機扶他岳父大人一把,好讓他岳父大人先緩口氣,就立馬聽他程師伯在最前面和他程師叔公父子接頭了。
這也就幸虧他岳父大人的老寒腿好多了,不然遭大罪了,就是反應再快,哪還來得及大步往前行禮,果然很考驗人。
不得不說,徑山書院出來的學子學問如何先不談,體力腿力就肯定數一數二,不怪徑山書院出來的考生極少有倒在考場的情況出現。
喲,鬍鬚發白了。
這麼一瞅,更像老頑童了。
待週四順行禮請安之後,顧文軒緊跟上,就見程山長消瘦多少沒有,卻確實憔悴了,好在精神還不錯,還能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