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遠這次被tesla提告後,在網路上的形象一下子又光輝起來了。
此前因為他帶著tesla外賣佔領了本國中高階外賣市場,因而在網路上被噴成了新時代買辦,簡直是人人得而誅之。
可現在呢,一下子口碑又反轉了,又成了對抗黑暗邪惡的代表性人物。
林遠甚至被冠以了哪吒的形象。因為剛剛過去的春節檔那部電影的公映,那裡頭充斥著諸如:白色宮殿、綠色鷹牌、美刀符號等等元素,幾乎是明著在內涵對岸那邊。
兩相契合之下,林遠就被冠以了反抗者的頭銜。雖然整個過程中他都是被動的。
林遠並沒有多麼偉大的抱負,他開源tesla外賣的舉動在他看來僅僅是做了件自認為對的事情。
如果知道眼前後果的情況下讓他再選一次,那他肯定不會這麼做了,他甚至都不會再想著去摻和外賣領域。
林遠沒把自己當成蓋世英雄,他雖然有自己的抱負,但是他沒想過把自己給搭進去。
可是,他在無意之間,就站到了世界這個大舞臺上。
人生的奇妙就在於此,當你有些興奮又忐忑地上了臺,很有可能會在某一天發現:上臺是你自己決定的,但下去就不是了。
林遠如今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他不能再隨意出行,更不要說出去逛街擼串。他的日程需要提前報備給安保小組,他的飲食都已經換成特供。
並且林遠的安保等級還升級了,因為他開源tesla外賣的舉動導致了鷹國股市的不振。
tesla外賣開源後,鷹股上tesla股票應聲下跌,這是頭一茬的影響。
原本musk是想透過構造未來盈利預期,來把股價拉昇回來的。因為名義上tesla外賣演算法的智慧財產權是屬於openai的,只要在未來遠景上做文章,即便眼前的盈利預期被弱化了,但股價早晚也會回升的。因為支撐股價的核心就是關於未來的故事。
同時,musk還想借此將openai拉回正軌。
openai被巨硬公司強勢參與後,一直就處於短期盈利的壓力之下。musk不認為做ai可以用這麼急功近利的策略,他真的煩透了巨硬那邊的老錢思維,就知道路徑依賴,像windo作業系統一樣,透過賣軟體授權賺錢,但是ai的盈利路子顯然不能這樣。
一個開放的東西就應該透過開放來形成生態從而實現盈利,透過賣軟體授權賺錢?come on!那群老錢簡直就活在上個世紀。
也正因為此,musk在暗地裡一直支援林遠開源的舉動。
但是鷹國的混沌局面卻打破了這一切,事情並沒有按照musk預期的發展下去。
鷹國劇烈的內鬥已經波及到了這個國家的各個領域,甚至在股市也是如此。
openai已經200億刀砸進去了,鷹國老錢們只看到了巨大的投入,以及超低的投入產出比,他們沒有去反思為什麼自家如今的科研投入產出比這麼低,他們只看到投入了200億後仍舊看不到短期盈利的可能。
所以老錢們的思路就很簡單,趕緊把openai股價推上去,openai本身能不能盈利先不管,先透過股市把全球熱錢吸收過來,先實現盈利再說。
這種操作不能說完全就是錯的,因為鷹國資訊科技領域常年就是這麼玩的。
但是它們以前不會玩的這麼過火。
就好比拋開劑量談毒性就是甩流氓一樣,看到事物也不能不考慮權重。
以前的鷹國會在務實和講故事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如今科技界頭部的那些公司,巨硬、oracle、fb等等,當初都是這麼起來的。
以前的鷹國知道割韭菜也是要講究規矩的,雖然割少了會吃虧,可是割狠了是會敗壞信譽的。而信譽才是長久掙錢的保障。
可是鷹國的去工業化在這一刻開始體現出可怕影響,起初大家以為去掉的只是老舊產能,之後大家以為少一點普通工程師也沒事,但最終大家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21世紀的競爭是體系化的競爭。
0~1的開拓性就算再厲害,沒有1~100的拓展也就無法獲得商業價值。
當年毛熊胳膊粗腿壯,最後敗就敗在民用工業及其拉跨,以至於無法支撐起國民的生活。日常生活才是人們最能深刻感受到的,才是判斷幸福感的重要依據。
當初的鷹國用世俗打敗了毛熊,如今的鷹國自己也敗在了世俗上。因為它無法廉價的實現1~100這個過程,鷹國的去工業化導致它在科技實現過程中不佔優勢。
這種劣勢擴到大各行各業,就是它家的人民需要負擔更高的生活成本。這和當年毛熊的窘境很類似--軍事實力雖強,可是人民的生活卻並不幸福。
只不過導致這種情況的源頭不同罷了,毛熊是因為畸形的產業結構,鷹國則是因為擁抱金融化之後不可避免的去工業化。
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倆也算是殊途同歸了。
正因為在1~100這個過程中不佔優勢,而且是完完全全的不佔優勢,在龍國完備且強大高效產業鏈面前,鷹國找遍世界也找不到可以抗衡的辦法。
於是鷹國就只剩一個辦法了——卡死0~1這個前端過程。
那如何卡死呢,如果是黃金年代的鷹國,musk們遍地走的那個山巔之城的鷹國,它們的策略一定是高舉高打——站在人類道德制高點上,用陽謀壓死競爭對手。
具體來說,就是開放。透過開放以及自身的競爭優勢來碾壓競爭對手。
舉個例子。
你想要研發晶片?好嘛,你一塊剛剛面世的晶片賣100的話,我賣99。
無論你怎麼定價,我永遠比你低一塊。
新面世的晶片缺乏生態鏈,並且穩定性和適配性也遠不如世面上的成熟產品,在這種明晃晃的價格戰之下,任何後來者都會被耗死。
之後再透過持續的研發投入,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優勢。如果競爭對手想追趕,就得跟進投入。但是先行者可以透過成熟產品的變現來獲得研發經費,可後來者呢?就只能透過行政性的撥款。
有點常識的人們都知道,靠撥款的專案是無法長久持續下去的,如果不能從市場上透過創造價值來獲得收益,那商業模式就無法走通。那落敗就是早晚的事情。
這原本是一套無解的陽謀。
就拿晶片來說,這是一個吃研發投入的領域,實際到了生產環節卻是高度自動化的。說的誇張一點,就是前期研發完成後,後續只需要等著開動機器賣沙子掙錢就行了。(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矽)其它行業更是如此,windo作業系統的複製載體甚至可以是一張幾塊錢的光碟,把一張幾塊錢的光碟賣出幾百上千的價格,這讓賣白粉的聽了都會流淚。
可是資本增值的慾望不會停止,漸漸的,這種可怕的利潤率也無法滿足它們了。莫名其妙的成本越來越高,沒人知道那些利潤跑去哪了,反正就是不見了。
於是晶片和軟體類產品的售價就跟著水漲船高,反正能賣這些東西的企業在世界範圍內都被鷹國老錢們控制了。甚至可以說整條資訊科技產業鏈都在它們的手上。
它們也就迷醉在定價權中無法自拔。於是它們的邏輯也就變成了:靠著鑄幣權收明面上的稅,靠著科技定價權收看不見的稅。然後再把收上來的稅投入部分到軍備中來維持威勢。
如果資本增值的慾望能被剋制,那這一套玩法也未嘗不算完美,可是這一套最終玩崩了。
如何挑戰這一套玩法的權威呢?下策是比拼軍備實力硬碰硬,只要打破了這一套玩法中的軍備威勢,就可以打碎這一條鏈條。
對於毛熊那種腦子簡單的生物來說,它只能理解這種玩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