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速營,前身是烏克蘭哈爾科夫冶金工人足球俱樂部的狂熱球迷組織“82教派”。
這個組織成立於1982年,該組織以極端民族主義、暴力傾向和反俄情緒著稱。
經常參與街頭鬥毆,並宣揚新納粹思想,主張烏克蘭脫離蘇聯獨立。
烏東危機爆發後,烏政府為對抗東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的親俄武裝,招募民間力量組建“東部兵團”。
以“82教派”為核心的志願民兵佔領哈爾科夫行政大樓,成為當地“自衛部隊”。
之後被收編為內政部下屬的“特別任務巡邏警察”。
去年年初,在烏克蘭寡頭伊戈爾.科洛莫伊斯基的資金支援下,“東部兵團”在別爾江斯克與極右翼組織“烏克蘭愛國者”合併,正式成立“亞速營”。
該營初期規模約900人,成員多為俄語母語的烏克蘭東部人。
之後經過擴編,從營級單位發展為旅級單位,下設2個突擊營、1個坦克營、野戰炮營及偵察、工程等支援單位。
目前的成員構成比較複雜,除了烏東人員之外,還吸引了多國極右翼分子加入。
包括俄羅斯、義大利、美國及新納粹組織“原子武器師”成員。
甚至他們的旗幟都深得小鬍子的真傳。
徐川撐著下巴,表情透著些許疑惑。
“這幫傢伙……”他近乎無聲的地獄,聲音裡充滿了難以置信的荒謬感。
“辦事這麼沒溜嗎?幹這種生兒子沒屁眼的勾當,還特麼想起來拍影片留念?”
他搖了搖頭,彷彿要驅散那股撲面而來的愚蠢氣息,“擦,怕不是嗑藥把腦仁都磕成豆腐渣了吧。”
他承認,在戰場的血腥泥潭裡,屠殺並不罕見。
更不缺那些腦子被暴力或藥物扭曲到以為可以炫耀暴行的蠢貨。
但把這種滅絕人性的現場記錄下來,還大大咧咧地發到世介面前……
這已經不是一般的愚蠢,簡直是把自己當成活靶子豎起來。
徐川抬眼,銳利的目光射向恭敬站在一旁的情報官,“查到源頭沒?哪個蠢貨或者漏洞傳出來的?”
情報官十指在虛擬鍵盤上飛快跳動,片刻後抬頭報告,語氣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古怪。
“sir,查到了。他們根本……沒做任何掩飾。”
“原始影片流資料直接鎖定了hcli新近推出的低軌網際網路衛星‘耶夢加得’系統。是直接從他們部署的地面裝置上傳的。”
“哈,耶夢加得?”
徐川瞪大了眼睛,臉上閃過一絲複雜的神情,混合著驚訝和一絲荒謬的笑意。
他靠在椅背上的身體略微挺直了些,“這麼快就能開始實際應用了嗎?”
情報官立刻點了點頭,“他們的地面裝置還在除錯,不過亞速營是第一批開始使用的部隊。”
徐川揉著額頭,他還以為他們這是被大毛給陰了,現在看起來還真不像。
“算了,這世界煞筆到處都是,那些精神病確實像能幹出這種傻缺事的人。”
“放著吧。”他擺了擺手,並沒有把這件事太放在心上。
情報官敬了個禮,轉身正要離開。
“等等……”,徐川的聲音再次響起,不高,卻清晰地在安靜的戰術中心裡迴盪。
情報官步伐頓住,迅速回身。
川換了個更慵懶鬆弛的姿勢窩在指揮官座椅裡,半眯著的眼睛深處卻閃過一絲寒光,如同冰面下的暗流。
他嘴角向上彎起一個毫無溫度的弧度。
他的聲音帶著一股玩味,“既然這麼喜歡‘出風頭’”
“那我們當然要好好‘成全’一下,做了這種事,拍拍屁股就想躲進臭水溝?”
“呵……”他輕哼一聲,那笑聲極其短促,聽不出任何愉悅。
“讓推特給他們加點流量,讓全世界好好‘瞻仰’他們的風采,我倒是很期待……”
他停頓了一下,眼底的譏誚幾乎要溢位來,“看看是誰第一個坐不住,跑來找我‘公關’,求著撤熱搜。”
“明白!”
情報官回答的乾淨利落,眼神裡掠過一絲心領神會。
他再次轉身,快步走向操作區開始傳達指令。
戰術中心裡一片安靜,唯有各種裝置執行的低鳴和偶爾響起的操作員低語交織。
幽藍色的光芒映照著每個沉默的面孔。
徐川不再看其他人,只是抬起手輕輕一揮,面前那片龐大的烏東戰場全息投影瞬間流動起來。
精確到點的戰局細節分毫畢現,藉助安布雷拉系統的強大分析引擎,其資料流甚至可能比千里之外莫斯科總參謀部的戰情推演還要精準、及時幾分。
不出所料,這次赤裸裸的“屠村事件”被憤怒的俄方媒體點燃,如同在滾油中投入冰塊,引發了鋪天蓋地的國際輿論海嘯。
烏東前線的民兵已經殺紅了眼,他們扛著巨大的傷亡衝擊著烏軍的陣地。
雙方的特種部隊在破碎的城鎮、焦黑的田野間瘋狂絞殺。
一個潛規則如同瘟疫般蔓延……不留活口。
投降的烏軍士兵往往等不到審判,便會在冰冷的槍口下終結命運。
這殘酷的報復行為,立刻引來烏軍更加兇狠的反彈。
殺戮滋生殺戮,仇恨點燃新的仇恨,戰局迅速滑向了一場沒有底線的不死不休的噩夢。
大毛國內,俄羅斯民族主義讜的掌舵人,鮑里斯.沃舍夫斯基,這位沉寂多年的老牌政客,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餓鯊,抓住了這天賜良機。
他那極富感染力的嗓音,透過精心剪輯的演講片段響徹各大社交媒體平臺。
他將這次暴行尖銳地定性為針對俄羅斯族群的、赤裸裸的種族滅絕!
他的話語如同潑天的汽油,點燃了整個俄羅斯社會的滔天巨浪。
網路上、街頭巷尾,要求嚴懲兇手、要求軍隊徹底蕩平烏克蘭的呼聲震耳欲聾.
連肅穆的國家杜馬,也充斥著呼籲直接軍事幹預戰事的強硬聲音,民意沸騰,如山崩海嘯。
看著這層層迭迭如滾雪球般擴大的風暴,徐川的嘴角下意識地繃緊了一瞬。
這民意沸騰的速度和烈度,以及那些被精準投放到風口浪尖的演講片段……
種種跡象在沙盤的幽光下,都隱隱透著一種被精心引導過的“怪異”味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