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也很重要,習慣的改變,很容易成為破綻,必須儘量減少破綻。
趙懿嶽在打飯隊伍裡排的比較靠後,拿到飯後準備去找青木青玄(陳捷華),但看到他周邊已經有別人在吃,這時候過去不是一個好時機,只能再尋機會!上午的課是戰術課,進來一個矮個子老師,但是,陳捷華卻是渾身一震!視野左上角:板垣徵四郎,簡單明瞭!這傢伙我知道,戰犯!陳捷華的眼神裡滿是狂熱,“系統,這個能不能殺?”
“系統建議宿主先鍛鍊好自己,把自己培養成一個合格的特工後再考慮。”
陳捷華眼神裡的狂熱在板垣徵四郎眼裡,這是對我的狂熱!我掃視了一圈,只在這一個學生眼裡看到了狂熱!
吆西!這個我記住了!拋開這個人先不談,板垣徵四郎的戰術課應用了很多剛結束的日俄戰爭中的實際戰術案例,不可否認,其戰術課不拘小節,大膽變化,並且案例來源實際戰爭,實用性很強!這也是陸士在那個年代受各國內各軍閥推崇的一個重要原因,就連黃埔軍校都是參照陸士設計的課程模式。
在課上,板垣徵四郎與學生充分互動,點了青木青玄、磯村武亮、土居明夫以及宮崎週一等四人回答問題。
(磯村武亮、土居明夫、宮崎週一、這幾個在原時空的當時都是日本陸軍大學的學生,因為搜不到陸士相關學生姓名,劇情需要,本書稍作修改,讀者不要糾結)一天的課程上完,陳捷華和趙懿嶽都沒找到合適的機會溝通,陳捷華冷靜下來後,還是採納系統的建議,暫時冷處理,儘量不接觸!
隨後的幾天,趙懿嶽也耐著性子,按部就班,宿舍,操場,教室,三點一線,認真學習和訓練,沒有找陳捷華的麻煩。
陳捷華每天不著痕跡加謹慎小心地增加自己的訓練量,用自己知道的,後世更先進的訓練方法悄悄自練,只是劍道是真的沒辦法,自己真不懂!只有參照青木青玄的記憶,照葫蘆畫瓢,瞎練。
終於在第七天,11月6日,戰術老師安排了野外實戰演習課程,趙懿嶽與青木青玄被分到同一個小組,與另外兩人一同組隊前往野外指定觀測點的路上,陳捷華故意摔下土坡,趙懿嶽抓住了這個機會!趙懿嶽很自然地讓另外兩個同學先去觀測點佈置,自己下去幫青木青玄!“你為什麼要一直盯著我!”陳捷華用日語問話。
“我只們把陳捷華弄哪去了!”
“我怎麼知道他去哪了!那天我們打一架後他氣呼撥出門,我就沒見到過。”
“以後不要總是跟著我!”
陳捷華說完,快速起身,甩開趙懿嶽的手,快速向目的地奔去!趙懿嶽跟在後面快速而去!
在陳捷華想來,長友次男太陰險了!在土坡下面也不能大意,萬一有老師或者軍法處的在看不見的地方用望遠鏡觀察呢?我可沒那麼容易糊弄,三兩句就想打發我!跟在後面的趙懿嶽對青木青玄的懷疑更深一步!小心謹慎、努力學習的陳捷華並不知道自己的一番解釋不但沒有化解趙懿嶽的疑慮,反而加深了他的懷疑!本小說部分情節、史料、人物等參考或將參考以下書籍,只是參考,非抄襲哦(3/3):《最漫長的抵抗》薩蘇著西苑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中日戰爭12》戚其章主編中華書局出版1996年10月第1版;《抗日戰爭的細節》魏風華著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年9月第1版;《華族:日本近代貴族興衰史》(日)小田部雄次著霍東昆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年1月第1版;《二戰全史》中國鐵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21年4月第1版;在此一併感謝,若有不妥,可聯絡刪除或修改。
因為篇幅關係,分了三段,作者參考的書籍史料都在上面了,都是正版實體書。
看到這的讀者不要多想,只是作者認為,出書不易,且看且珍惜,借鑑了別人的書,引用了別人的勞動成果,記錄、標註並感謝下是最基本的禮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