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時節

第261章 遷移(兩章 合一)

災民是什麼?

就是隱藏的小偷和兇犯,是打家劫舍的流寇,能躲多遠就躲多遠,他還想安安穩穩等升遷,除非是像那晚一樣,被人用刀指著,否則他絕不會讓災民進城。

可是現在問題來了,遷民是大事,四皇子還沒到,他就讓百姓遷徙,四皇子知道後會怎麼想?

錢知州繼續轉圈圈。

蕭真和趙時晴已經等不及了,水患的傳言已經從城裡傳到了城外。

小王莊。

一名挑著擔子的貨郎正在向一群嬸子大娘們道歉:“你們能多買就買一些,以後可能要有好長一陣子,我都不會來了。”

嬸子大娘:“為啥不來?你不是已經成親了嗎,莫非是你媳婦要生娃了,生娃的是你媳婦,難道你要陪著媳婦一起坐月子?”

貨郎:“不瞞你們說,我媳婦確實大了肚子,不過我不是要陪她坐月子,而是陪著她去高平,你們還不知道吧,童州水患,四皇子已經帶著工部的官員在來的路上了,到時候不但童州要淹,就連白縣餘州也要變成一片汪洋,這個時候不走,還等什麼,唉,你們也走吧,高平那裡已經貼出告示,只要是拿著路引的良民,都能在高平落籍,而且那邊有的是荒地,誰開了就算誰的,好了好了,不說了,我要回家收拾收拾,明天就要啟程了。”

貨郎說走就走,顧不上只賣了不多的擔子,他只要在村子裡說上一番話,就能白得一兩銀子,今天他已經走了三個村子,這就是三兩銀子,以前他走街串巷一個月,走爛幾雙鞋也賺不到三兩銀子。

另一個村子裡,村口的大槐樹下,老頭老太們望著貨郎遠去的腳步,正在商量著要不要也去高平。

“誰愛去誰去,我反正不去,我家世世代代都在這裡,祖墳也在這裡,我還有十畝地,這村裡除了老財主,就屬我家田地最多,我死也要死在自家田地裡。”

“你這老不死,是沒帶著耳朵出來嗎?剛剛那貨郎都說了,被洪水泡過的田地,不養上十年八載根本長不出莊稼,你半截身子入土的人,死了也就死了,也要為後代子孫想一想,長不出莊稼怎麼辦?你忍心看著你的大孫子活活餓死嗎?”

“哪有你說的這麼嚴重,我活了幾十歲,什麼沒見過?”

“我呸,你見過發洪水嗎?我聽我爺說了,他們當年就是因為老家發洪水才逃到這裡來的,如果老家能待,為啥離鄉背井來這裡?”

這時村長走了過來:“大家都不要吵了,明天讓我家老大到城裡打聽打聽,看看是不是真有這回事。”

城裡。

這兩天來了很多打聽訊息的,都是附近村子裡的。

皇子來童州治水是真的。

童州水患也是真的。

甚至還有人說起早些日子,有人挖出石像的事。

“你們知道嗎?那石像上刻了字的,上面寫著某年某月童州水患,百里汪洋,十室九空。”

......

大槐樹村是第一個逃難的村子,因為村長的兒子在城裡打聽到了訊息,回來當天,村長便召集了全村人,大家一致同意一起逃難。

男女老少搶收糧食,能帶走的全都帶走,無論這傳言是真是假,他們都要選擇相信,大不了就是出去避一避,田地留在這裡也跑不了,若是真的發洪水也就罷了,若是沒事,他們還能再回來,至少,人還在,家當也在。

大槐樹村的媳婦們,臨走之前都給孃家送了信,於是其他村子也有人跟著一起走,有岳家跟著女兒女婿走的,也有出嫁的女兒女婿跟著孃家走的,有的村子心齊,看到有人走了,也跟著走,有走的,當然也有不走的,有的是覺得沒啥大不了,還有的是自作聰明,覺得自己是個大明白。

童州通往高平的官道上,時不時就能看到拖家帶口逃難的災民,有的是一個村子一起走,也有是同姓同宗族一起走,有些獨姓的,不想落單,便跟在大部隊後面,這樣如果路上遇到情況,也能有照應。

他們全都聽說了,那高平出名的土匪多,不過最近這些年好些了,沒聽說有劫道的,不過人離鄉賤,誰知道那裡的人會不會欺生,人多在一起,總歸會好一些。

小石村地方偏僻,距離最近的村子也有幾十裡,一年到頭也沒有貨郎會來這裡,今年破天荒來了貨郎,只不過貨郎帶來的卻是壞訊息。

小石村沒人相信,他們很少見到外地人,更不相信外地人。

他們破口大罵,認為貨郎別有用心,貨郎差點捱打。

次日,小石村裡最有本事的後生從城裡回來了。

他是個牙人。

十二歲時被後爹趕出家門,吃了很多苦頭到了城裡,因為嘴甜,被一家鋪子的東家看上,留在鋪子裡當了小夥計,他能言善道,長大後憑著一張巧嘴做了牙人,風風光光回到小石村,成了小石村裡人人羨慕的出息人。

他這次回村,是來接老孃的。

不是接老孃去城裡享福,而是要帶老孃去高平。

“你們知道嗎?咱們這裡要發洪水了,有人挖出了石人,石人上有上天的示警,哎呀,你們愛信不信,我是一定要把我老孃接走的。”

牙人沒管自己的後爹,背上老孃就走,後爹的家人阻攔,他被人打得鼻青臉腫,卻依然揹著老孃離開了小石村。

“天吶,他都被打成豬頭了,還是要帶走老孃,莫非這裡真的要發洪水了?”

“肯定是真的,他是牙人,村長說了,牙人是在衙門裡登記上冊的,認識官老爺的,他一定是從官老爺那裡得了準信,冒著捱打的風險,回到村裡接老孃。”

“我看不僅是在官老爺那裡得了準信,他不是說了嗎,老天爺顯靈,石人示警。”

“要不咱們也出去避避?”

“能去哪裡呢,咱們出了村子哪裡都不認識。”

“那天的貨郎不是說可以去高平嗎?”

“高平在哪裡,我都沒有去過,也不認路。”

“鼻子下面有嘴,不認路可以問啊。”

誰也沒想到,第一個離開村子的人家,竟然是牙人的後爹家,自家婆娘走了,有出息的養子也走了,他們當然要去找,不就是高平嗎,他們也要去高平。

看到他們走了,有人去找村長,他們也想走。

而此時,泥鰍和沈望星,陪著沈觀月一起,已經到了高平。

他們不是空手來的,他們帶來了二十車米糧。

高平收留災民,災民能開荒,可是也要至少明年才能種出糧食,這一年裡,沒有朝廷的賑災糧,災民們吃什麼?

何知州望著站在面前的小小少年,以及少年身後的二十車糧食陷入了沉思。

“小公子,請問尊姓大名?”

“就叫我觀月公子吧。”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