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則可以順勢解救皇叔劉備,讓東漢朝廷欠他一個天大的人情,進而奠定自己成為東漢第一權臣的地位。
偏巧就在這個時候,袁紹正在為自己的幼子身患疥瘡而煩惱,根本無心用兵。雖經田豐屢次苦口婆心地勸說,但均是無功而返。
而作為一個軍事老手,曹操也再沒有給袁紹第二次機會,他三下五除二攻陷了徐州之後,又快速進行了回防部署,徹底消除了這個致命的軍事。
從曹操的後期反應來看,田豐的判斷無疑是完全正確的!他明察秋毫、精深莫測的軍事謀略,應該絲毫不亞於前期的郭嘉與後期的孔明。
徐州失守後,劉備率領殘部轉投袁紹。極力請求袁紹去攻打曹操。而這個時候,隨著袁紹幼子的瘡疾已經痊癒,袁紹又恢復了好心情。
在劉備的一頓忽悠之下,他欣然同意了向曹操開戰的建議。
這個時候,又是田豐審時度勢,他鄭重地向袁紹提出了反對意見:
前日裡,曹操兵發徐州,後方空虛,正是用兵良機,而您卻按兵不動,讓這天賜良機稍縱即逝;
現在,曹操大捷,各方軍力部署得當,而且士氣正旺,怎麼都不應該在這個節骨眼上去和曹操作戰!
但是,不知何故,此刻袁紹的大腦發生了嚴重短路,他當眾斥責田豐,又以擾亂軍心為由,將田豐關入大牢,聲稱待到勝利班師之後再進一步羞辱他。
後邊的故事就很熟悉了,在袁紹和曹操火拼的前夜,劉備以替袁紹穩定第三方為由,成功地逃離了袁紹。而袁紹和曹操則分別率軍在官渡一帶展開了決定命運的決戰。
伴隨著不間斷的一系列失誤,袁紹終於為自己的錯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會戰潰敗之後,他帶領殘兵敗將退回到了冀州。
灰頭土臉的袁紹是沒有臉面再去羞辱關押在大牢裡的田豐了。
田豐更加清楚,隨著兵敗官渡,袁紹已經大勢已去,而自己再也無法幫助袁紹去成就大業了。
另外,那些當初附和袁紹,排擠田豐的謀士們也是無顏面對活著的田豐了。
昏暗的油燈下,陰冷的空氣中。一個牢吏衝進來,對著田豐說:恭喜先生了,主公不聽先生忠告,鎩羽而歸,今後他肯定會重用先生了。
田豐聞言冷笑一聲,說:足下差矣,如果此番得勝,我還有可能得以赦免;反之,主公羞惱於見我,則必會殺我,何喜之有呢?!
一語成讖!不數日,一代奇才田豐在大牢中被袁紹秘密賜死。
田豐,字元皓,出生於東漢末年的冀州之地。他自幼聰慧,好學不倦,博學多才。
在那個時代,士人以詩書禮儀為重,田豐自幼受此薰陶,勤學不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才學逐漸嶄露頭角,為世人所重。
田豐的才華並非只限於書卷之中。他通曉兵法,善於謀略,常以智謀輔佐身邊之人。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田豐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他曾為袁紹出謀劃策,助其平定冀州,使之成為當時最具實力的大軍閥。
袁紹並非田豐的最終歸宿。由於不滿袁紹的獨斷專行,田豐與之產生矛盾,最終離開了他的麾下。
這一事件不僅展現了田豐的獨立個性,也使他的人生迎來了新的轉折點。
離開袁紹後,田豐投奔了曹操。曹操素來重視人才,對田豐的才華大為讚賞。
田豐的到來,為曹操在謀略方面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與曹操共謀大業,助其在多次戰役中取得勝利。
他的人生並非一帆風順。在官渡之戰中,田豐的建議未被曹操採納,導致曹操在大敗袁紹後心生不滿。
田豐因直言進諫,遭到曹操的囚禁。這一事件使得田豐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
儘管如此,田豐的才華和智慧並未因此而被埋沒。在囚禁期間,他仍然致力於軍事謀略的研究,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智慧。同時,他的忠誠和勇敢也為後人所傳頌。
田豐的一生,雖未能助曹操統一三國,但他的智慧和才學卻為後人所景仰。
田豐是東漢末年鉅鹿郡人,從小就天資聰穎,博學多才,在當地很有名望。入朝做官後因不滿朝政腐敗宦官專權而辭職回鄉。
在韓馥做了冀州牧後,田豐又在韓馥手下做官,但卻因為剛直不阿不會拍馬屁而不被重用。
韓馥後來被袁紹趕走,袁紹倒是很器重田豐,“卑辭厚幣以招致豐”,而田豐也“以王室多難,志存匡救,乃應紹命”。
就是說袁紹以謙遜的言辭厚重的禮物請田豐出山,而田豐也因為志在匡扶多災多難的漢朝皇室就接受了袁紹的邀請。
田豐所講的這一席話就是《孫子》中所說的廟算,在戰略上打敗敵人!田豐指出袁紹的優勢在於地盤大,軍隊多,糧餉供應充足,而這都是曹操的劣勢;
曹操的優勢在於善於用兵,所以田豐建議不要和曹操展開決戰,而要打持久戰,不斷的消耗敵人,直到把曹操拖垮!
袁紹佔有天險優勢不怕曹操襲擾;軍隊多,就算是分出精銳派去襲擾曹操照樣可以保障本土安全;地盤大,糧餉充足,不怕消耗!
而曹操就不同了,他所佔據的河南之地都是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帶,無險可守,袁紹的軍隊說到就到;
軍隊少,救了這邊就顧不上那邊了;地盤小,糧食供應緊張,一旦戰爭變成了持久戰消耗戰,必定要被拖垮拖死!
田豐的戰略就建立在“以大制小”的基礎上,依靠強大的軍事實力和經濟實力把曹操拖垮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