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攻打關右地區,馬超與韓遂等關中諸將聯合,擁兵十萬,屯兵潼關起兵反抗,後兵敗於曹操。建安十七年(212年),馬騰受牽連被殺,並被夷滅三族。
馬騰字壽成,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可謂身份顯赫。當年馬援曾幫助光武帝劉秀開創基業立下赫赫戰功,光武帝讓他們世代鎮守西涼(今甘肅涼州一帶),馬騰就是在這樣一個將門世家裡面成長起來的。”
馬肅,曾經擔任涼州天水郡蘭幹縣的縣尉,官職跟郡守、刺史雖然沒法比,但大小也是個官。但後來因意外失官,留在隴西與羌族人生活在一起。他娶了羌女後,生下了據說有混血基因的馬騰。
因家庭變故,馬騰年少時也很貧困,家裡也沒有什麼大的家業。那他們家裡的生活的來源如何呢?就是上山砍柴而後揹著再到城裡去賣,可以說馬騰在少年時期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
如果生逢治世,沒有什麼大的機遇,估計馬騰一生也就如此了。不過亂世出英雄,機遇可以說是到處都是。
東漢末年,一個叫做王國的人聯合氐、羌族人反叛。涼州刺史耿鄙招募軍隊,馬騰就在這時參了軍。馬騰性格賢厚,與他相識的人都很敬佩他。
馬騰身材高大,五官很有輪廓,不久,他就在耿鄙手下憑藉自己的英勇善戰,立戰功升為了軍司馬、偏將軍。後來馬騰反叛東漢,為涼州軍閥之一。
董卓亂政時,馬騰為西涼太守,與多路諸侯起兵應詔,為十八路諸侯之一。
董卓敗亡後,其餘黨李傕、郭汜秉政,馬騰被封為徵西將軍,同韓遂討伐李傕、郭汜,但因缺少糧草打了敗仗,馬騰再次帶著部隊退還西涼。
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都後,馬騰入朝,參與劉備和董承等人暗殺專權曹操的計劃,因事情敗露而逃回涼州。這也為後來馬騰被曹操誅三族埋下伏筆。
馬騰的兒子又個個勇猛,尤其是馬超,不僅人長得英俊瀟灑,又弓馬嫻熟,擅長騎兵征戰,被西涼各部族都崇拜為他們心目中的神威天將軍。後來馬超投靠劉備,為“五虎上將”之一,名垂千古。
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漢獻帝於許都,各地烽煙四起,競相擴充勢力範圍,企圖稱霸一方。
黃河以北廣大地區,為袁紹所控制,他帶兵十萬,虎視眈眈窺視著許都。西部關中則為馬騰、韓遂所盤踞,這也是一支很有威脅的軍事力量。
馬騰在三輔(陝西關中)時,北防胡寇,東備白騎,優待士人推薦賢才,憐憫救援百姓,受到三輔百姓愛戴。
在這種大歷史背景下,曹操的謀士荀彧提出,對關中諸將應“撫以恩德,遣使連和”,以保持西北穩定,好集中兵力對付袁紹。
於是,曹操安排鍾繇為司隸校尉,持節度撫關中。鍾繇到達長安後,立即給馬騰、韓遂寫信,一則表示朝廷向他們慰問,再則婉言陳明大義。馬騰、韓遂也進行了表態,願意聽從朝廷安排,一心忠於漢室。
官渡之戰後,建安七年,袁紹的兒子袁尚聯合南匈奴單于進犯河東,還準備串聯關中諸將結成反曹聯盟。
鍾繇用心說服馬騰,馬騰便派兒子馬超率領精兵萬人,幫助鍾繇平叛。汾水一場惡戰,馬超所部殺得袁軍土崩瓦解,馬超的部下龐德在戰場上親手殺死了郭援。
正是由於馬超的及時出手,袁紹的那些殘餘勢力才被盡數清剿。而南匈奴也舉旗投降。
後來,馬騰還親自指揮參與了平復高幹、衛固等人的戰鬥,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汗馬功勞。
在西北戰場上的一系列軍事勝利,不僅證明了曹操對關中諸將採取團結、教育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也證明了馬騰在重大是非面前是一位比較明智的將軍。
儘管馬騰為曹操立下赫赫戰功,但曹操卻認為馬騰早晚是自己的威脅,就想把他掌控在自己手裡。
於是,曹操假借漢獻帝的名義讓馬騰帶著他的兄弟到許都祝壽,馬騰明明知道此去兇險無比,卻也不敢抗旨不遒。
但馬騰也給自己多留了一個心眼,他讓馬超和馬抗鎮守西涼,自己則帶著兒子馬鐵馬休等人前往。
事情果然和馬騰預料的一樣,他到了許都後直接就被曹操控制,曹操用他們做人質要挾馬超前來投誠,馬超當然不會同意。
於是,馬超和韓遂起20萬大軍在西涼起兵反叛。一路殺到長安,只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威名大震。
而曹操接二連三派人把馬騰馬鐵等人的人頭送給馬超,馬超大怒之下領兵東進。
當時曹操本以為憑藉手上的精銳部隊就可以抵禦西涼大軍,但沒想到卻被西涼鐵騎殺的片甲不留。
後來曹操又採納謀士賈詡的離間計,離間西涼統帥馬超和韓遂的關係,結果是馬超韓遂從相互猜忌到刀兵相向,曹操趁著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發兵佔領西涼,將馬騰的家眷盡數屠殺。
這時候馬超知道已經無力迴天,於是帶著馬岱和西涼殘軍投奔漢中張魯,後來馬超投降了劉備,被封為五虎將之一。
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逝,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諡為威侯。
可憐馬騰戎馬一生,一家人卻落得如此悲慘的下場。馬騰死後,就被埋葬在許昌城北不遠的中許村。
“馬騰墓位於石樑河畔,佔地約半畝,冢高有數米,有數株翠柏環生其上,與周圍樹木形成林海。
馬騰死的冤枉,死後墓冢之處常年籠罩一股旋風,風大時還能飛沙走石,故而平時從來無人敢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