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金陵十三釵

第55章 最後的對決(五)

蘇耀陽恍然大悟,“對對……按照李團副的話去做。”

不多時,一名被蒙上眼睛的日軍大尉被帶了進來。

兩名衛兵解下了他眼睛上的布條後,大尉一眼就看到了站在他面前的蘇耀陽三人。

大尉在三人身上掃了一眼,眼中露出傲慢之色,走到蘇耀陽跟前大聲道:“大日本帝國皇軍,國崎支隊參謀大尉福田毅夫見過支那國的三位先生。”

“砰……”

福田毅夫的話音剛落,就看到一隻大腳幾乎同時踹到了他的肚子上,巨大的力量讓他倒退了四五步,隨後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一股劇烈的疼痛傳遍全身。

這突如其來的一腳不僅踢了福田毅夫一個措手不及,同時也把李高遠和黃廣田看呆了。

還沒等倆人反應過來,就聽到蘇耀陽大步向前,還沒等福田毅夫站起來就是一記耳光甩了過去,怒罵聲也隨之響起:

“我草你姥姥的小鬼子,你特孃的再稱呼我們一聲支那國,信不信老子把你的腸子挑出來?”

“團座稍安勿躁。”

“蘇大少……”

剛反應過來的李高遠和黃觀濤趕緊上前攔住了他。

黃觀濤在他耳邊低聲道:“團座,兩國交兵還不斬來使呢,你再怎麼恨小鬼子也不能打人家的信使啊。”

“我呸!”

餘怒未消的蘇耀陽瞪著福田毅夫怒道:“他算個屁的信使,就算他是真的信使,也不能一上來就侮辱咱們,老子沒有一槍蹦了他已經算是好脾氣了。”

聽了蘇耀陽的話,李高遠和黃觀濤也是眉頭微皺。

甲午戰爭前日本一般稱中國為“清國”,將中國人稱為“豬尾巴”和“豚尾奴”,等到中華民國成立以後日本人不再稱其為“清國”,而是用支那來替代。

在1930年以前,日本政府向bj政府、南京政府遞送的外交照會也無視起碼的國際禮儀,不稱“中華民國”而稱“支那共和國”。

南京國民黨政府至1930年無法忍受其輕蔑態度,以拒收外交公文相抗議,日本政府勉強同意在致中國的外交公文中稱呼正式國名。但在其他場合日本人仍稱中國為“支那國”。

譬如,駐紮於華北的日軍定名為“北支那駐屯軍”,盧溝橋事變後擴大為“北支那方面軍”。進攻華中的日軍在攻陷南京時的番號為“中支那派遣軍”等等。

後世中國史書以及網路上那些諸如“華北方面軍”、“中國派遣軍”等詞彙不過是中國人自己翻譯過來,經過美化後的稱呼而已。

因此,支那這個詞就是日本用來侮辱中國人民的一個充滿侮辱性的詞彙。

蘇耀陽緩緩向前兩步,走到福田毅夫跟前獰聲道:“小鬼子,再讓老子聽到支那這兩個字,老子立馬一槍崩了你,聽清楚沒有?”

看著蘇耀陽恍若殺人般的眼神,福田毅夫明白對方可是真的說到做到,雖然心中依舊不服,但在死亡的威脅下,他還是趕緊站了起來鞠了個躬。

“哈伊……實在抱歉,剛才是我失禮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