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意思是堅守駐馬店,吸引日寇來攻?”徐祖詒摸著下巴問道。
沈復興提出自己的想法:“在南陽、舞陽、駐馬店三處建立補給支點,我稅警總團堅守西平到駐馬店一線,必要時撤守遂平與西平。”
“只要我部不撤,日寇就無法透過平漢線獲得補給,舞陽一線就是決戰地點,在洪河到象河關一線不斷夾擊日寇第3師團。”
“這裡有第13軍、29軍、第55軍、第59軍、第68軍加上第38軍.”
說到這裡,不光是他,李宗仁與徐祖詒都有些沉默。
徐祖詒嘆了口氣:“德公也有想過,但.”
沈復興也反應過來,他看著地圖,似乎明白了什麼。
第55軍、59軍、68軍都是孫連仲司令的部隊,而第13軍、第29軍都是湯恩伯的部隊。
再看指揮官,55軍曹福林是行伍出生,第59軍黃維剛保定軍校,第68軍劉汝明師陸大畢業。
而第13軍張雪中是黃埔一期、第29軍陳大慶也是黃埔一期,伏擊的第85軍李楚瀛也是黃埔一期,就連在外圍策應的第92軍李仙洲也是黃埔一期。
當然,最後的那個92軍李仙洲可能更讓沈復興熟知一些,畢竟【就是幾萬頭豬,那也得抓好幾個晚上吧】說得就是他。
派系林立?
不,沈復興看到的只是派系林立。
孫連仲的雜牌部隊看不起這些只會跑路的中央軍嫡系,而湯恩伯的那些黃埔一期老資歷,更是看不上孫連仲那些只有土槍土炮的土包子。
在他們看來,只有黃埔出來的才會打仗。
跟這些地方雜牌部隊多說一句話就是浪費自己的生命,甚至有些人認為,沈復興這些補給,就應該全給第31集團軍,給那些雜牌軍就是浪費!
李宗仁來回踱步,煙點了一支又一支,好半晌,終於嘆氣說道:“維安,其實不用如此,只要擊退日寇,結果是一樣的。”
聞言,沈復興頓時瞪大了眼睛看向李宗仁。
他很難相信,這樣一位德高望重的抗日統帥,居然也出現了這樣的想法。
若他也是如此,那麼其他人呢?
可沈復興再次看向李宗仁,卻發現對方鬢角已經泛白,眉宇間的愁色早已化成山川常駐期間,泛黃的臉上多了很多皺紋,整個人彷彿比那天請他吃飯時又老了幾歲。
沈復興收斂情緒:“德公,如今,可不只是守土有責的事情,國際局勢驟變,月初的時候,德軍已經向蘇德邊境秘密增派近百萬之眾,新的聯盟與秩序即將建立。”
“若是此時我國一味對日退讓,甚至屢戰屢敗,亦或是比而不戰,未來大戰落幕,國家地位與前景堪憂啊。”
李宗仁皺眉看向沈復興,眼前之人已經愈發讓他看不懂了。
盤踞河內是為了權利?後路?
回到豫北是為了貪婪?抗日?
這一切的一切,都超出了他的邏輯迴圈。
陳誠與湯恩伯屢次向委員長告發第五戰區腐敗成性,川軍軍紀敗壞,他李宗仁任人唯親,壟斷第五戰區核心職位。
但他李宗仁又能如何?
換掉曹福林、換掉黃維剛?
撤掉川軍?撤掉西北軍?
或許到了那天,中央軍一家獨大,將吞沒所有地方部隊。
他桂系豈有安身立命之地?
他與張發奎,那就是各地方部隊能仰仗的【江湖大哥】。
些許錯誤,他能包容則包容了。
所以在他的眼中,沈復興這樣的人看不懂啊。
沈復興默默低頭,心中有些難過,眼前的李宗仁也與他認識的,那個在第五戰區一心為國抗日的李宗仁越來越遠了。
良久,似乎是下定了某種決心,沈復興猛然抬頭:“德公且按此計劃進行,對第3師團進行圍殲。”
“只要孫連仲部不出問題,湯恩伯的問題,我自有辦法!”
徐祖詒看向沈復興的眼神複雜,這個男人本不用摻和這麼深的,更別說用自己當誘餌.
圖什麼啊?
能從豫北拿到糧食與補給,已經超出了徐祖詒的認知。
在這個人人自保,拼命撈錢搶地盤擴充軍隊的當下,怎麼會有這樣的人?
李宗仁猶豫再三還是點頭:“我答應你。”
臨了,他似乎良心過意不去,又特地補充了一句:“維安,切莫逞強。”
沈復興點了點頭,去準備自己的兵馬。
只是這次,他走得很堅決,有些人,本來就不是一路人,越走越遠罷了。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一城一地,一人一官?
他沈復興要的是民族崛起,要的是百姓安居樂業吃飽飯,要的是國家騰飛,屹立於世界之巔!
不懂他的人,如同看到【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只感覺男主貧窮。
可懂他的人,卻能看到沈復興胸中的溝壑。
他始終相信,會有那一日,國人無論走到世界哪裡,都有人敬畏地看向他們:“洋大人來了。”
國家的軍艦也會成為那些白人口中的“洋人的鐵甲艦”。
國人再看見洋人,也不會納頭便拜,使他們高人一等。
那是民族尊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