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河內戰事的持續與華北百團大戰的逐漸落幕,日寇大本營內部對於即將展開的大規模南下有了新的看法。
【穩固支那佔領區,避免抽調兵力後支那戰場遭受反撲】成為了當下的主要課題。
大本營有人提議阿南惟幾取代園部和一郎成為第11集團軍司令,籌備重創失去了關麟徵的第九戰區,即開啟第二次長沙會戰。
此時還不知道自己要被取代的園部和一郎正在積極準備豫南會戰與上高會戰,企圖從南線威脅豫北,切割豫北與第五戰區之間的聯絡。
當然,這也是他最後的機會,大本營的耐心已經要耗盡了。
而華北方面軍司令多田駿也收到了大本營的指令,要他在明年1月份的【年度作戰指導會議】上提交一份關於穩定山西佔領區,痛擊支那部隊的方案。
多田駿收到指令後,在自己的案几上寫下“穩住閻錫山、殲滅中條山”十個大字。
相對於日寇的積極作戰,重慶方面的年度作戰計劃現在還沒有啟動,委員長在外交上重新找回自信後,開啟了內鬥與外交雙線操作模式。
那15個換裝了一次性蘇械(沒有生產線)的師級部隊被雪藏,這是委員長視作反擊的最大的力量。
哪裡捨得?
12月22日
冬至
河內的戰役已經持續了近三週,雙方在河內南翼、東翼持續激戰。
今天你佔我一個村落,明天你的那三塊苞米地被我佔了。
整個河內東南戰線犬牙交錯,極度考驗雙方指揮官的臨戰指揮能力。
光憑沈復興與廖耀湘已經無法指揮超過上百個連級規模的戰鬥,闕漢騫被准許戴罪立功,率部東出,與俍兵一起扼守海陽外圍,阻滯日軍西進。
在圍困長山山脈北段多日後,第7師第2旅歸師南下,替換紅河西岸的第1旅。
稅警三團2營、3營替換作戰多日的1營、4營,在紅河東岸阻敵。
而新調來增援的第25師姚國俊部,則跟在稅警團身後,以團為單位,輪番上陣適應叢林作戰。
這時候,雙方從一開始的河內決戰逐漸演變成了河內對峙。
持續的轟炸對於叢林而言,除了多了些燒烤野獸,似乎並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
就連從清化拉上來的76毫米山炮,同樣效果不佳。
今村均與飯田祥二郎都發現,叢林作戰對於小型迫擊炮、擲彈筒反而有極大依賴。
但這些訊息,都是用戰士生命換來的!
激戰至今,日寇各部已經損失超過3000人,斃傷敵人數目不詳。
加上之前的損失,幾乎一個旅團的部隊葬身河內。
而那些被臨時拉上來的僕從軍,除了能吃,能跑,連炮灰的工作都做不好。
短短數日就出現了4000餘人的損失,而物資的消耗,讓在清化統籌的山下奉文也開始肉疼。
這幫傢伙,沒吃過飯嗎?
罐頭消耗量只有日軍的1/100,但米飯的消耗量卻是日寇的200%。
這幾乎是帶著一群飯桶上前線作戰啊!
不給吃飽飯就不上去作戰,總不能在軍營裡對著這5萬人直接展開屠殺吧?
鈴木宗作感慨:“司令閣下,有時候我真不知道是招來了5萬援軍,還是5萬頭豬。”
但曠日持久的戰爭,讓山下奉文招來了大本營的訓斥。
兩個師團級別的部隊長期高強度作戰,對於目前的日寇來說,消耗巨大。
儘管寺內壽一將斥責擋下,但他也給山下奉文發去電報:不宜急於求成,事不可待,可維持戰線,降低消耗。
這份電報在21日送到清化的指揮部,山下奉文深以為然。
次日,也就是冬至這天,山下奉文在清化召開河內作戰大會,旅團長及以上軍官全數參加。
第5師團師團長今村均、參謀長田坂專一。
近衛師團師團長飯田祥二郎,參謀長西大條胖,第1旅團長櫻田武、第2旅團長林義秀。
第5師團在參戰前接受改編,撤掉了旅團建制,變成三單位的機械化師團,所以沒有旅團長這個職務。
只不過,改編之後的機械化裝備,卻因為海軍開始籌備南下,遭遇遲緩。
直到前日,該師團的12輛九五式輕型戰車才從岑山港登陸,準備交付第5師團。
而近衛師團的2箇中隊九四式輕型戰車,也同期抵達
站在歐洲的視角來看,在河內發生的戰鬥,與一戰.沒什麼區別。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