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陽縣,位於華北平原西部,太行山東麓、背靠阜平山區。
是晉察冀根據地與日軍佔領區的接壤之處。
依託太行山,八路軍一直控制著這片區域,由此輻射平漢線,持續對日戰區和後方運輸線造成威脅。
在如今全國局勢之下,八路軍能做到如此,可以說是非常難得的。
而如今,配備了泰山軍工各種新式裝備的八路軍,正準備在曲陽地區,與日軍大部隊進行一場戰鬥。
為此,阜平、唐縣、完縣、定縣、望都、新樂等地分散建立敵後根據地的部隊開始向曲陽一帶集結。
各部隊在城外駐紮,士兵們都好奇的打量著那5臺蒙著黑布的繳獲軍車,不知道這些是幹嘛的。
而各部高層軍官,則在曲陽戰時指揮部中開會,討論該如何對日軍發動進攻。
曲陽戰時指揮部內,沙盤上插滿紅藍小旗,標註著曲定縣境內地形道路情況。
三分割槽司令主持,周圍圍坐獨立四團、二團一營、曲陽縣遊擊大隊等從地調來的部隊軍官。
還有泰山軍工的方文,以軍工技術顧問和飛行員的身份參加。
司令員用手指點向沙盤上“漫石道”三個字:“同志們,日軍一個師團,8000人帶著重火力前來,其目的絕不是攻打曲陽一地,而是經由曲陽進山,從而控制太行東麓阜平一帶的出山道路。參謀處摸了三天地形,最終定在這兒設伏,都說說看法——李團長,你對本地情況很清楚,先講講你自己的看法。”
獨立四團李團長起身,身子前傾,手指峽谷兩側山樑:“漫石道連線黨城至口南山口段.是進出山川交通要道,兩側山樑陡得很,日軍步兵想往上衝得扒著石頭爬,我們只要將重機槍架在上面,底下就是活靶子。我覺得在此地阻擊效果會很好。”
有人卻提出不同意見:“李團長說得在理,但日軍有數千兵力,還帶了坦克和裝甲車,谷底道路雖窄,要是讓坦克衝開個口子,咱們伏擊陣就散了。”
“可以用泰山單兵火箭筒對付日軍的坦克,如果近身,就用炸藥包炸。“
“單兵火箭筒的有效射程有200米,兩邊的山樑也就200米高度,從山上發射是可以攻擊他們坦克的。”
爭論中,司令員抬手製止,“這次我們要使用一款新式武器,現在請泰山軍工的方文來說明。他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非常厲害的飛行員,也是愛國商人,泰山軍工的控制人。”
爭論立即停止,大家看向方文。
方文起身,出聲道:
“我們泰山軍工的“風暴”火箭彈發射裝置,有效射程 2000米,可以覆蓋整個漫石道區域。並且,我們使用的是高爆彈,高爆彈雖然沒有裝甲穿深,可只要命中裝甲目標,同樣能對坦克履帶和車內作戰人員都有很大傷害;另外,我們還在其中夾雜了部分燃燒爆炸型火箭彈,在那種地形,一旦形成持續火焰,加上煙霧,會對日軍找出很大影響。”
說到這裡,他頓了下:“但有個問題,因為火箭彈發射後,打擊面很大,可能有部分彈頭會擊中兩邊山樑,因此,我建議在伏擊戰開始前,各部隊最好在這裡等待,等叢集火箭彈發射完畢後,再由此地發動進攻。”
他說著指向兩邊山樑靠近發射點一帶,那裡是預設的射擊盲點,不會受到叢集火箭彈波及。
聽了方文的描述,讓在場的軍官大為驚訝。
他們沒見過火箭彈叢集發射,對方文的描述半信半疑。
想要將炮火覆蓋那麼大一片峽谷道,需要非常多的火炮才能達到那種效果,而且還得是大口徑的火炮才行。
難道泰山軍工一下子就造出了那麼多火炮嗎?
有軍官就問道:“風暴火箭彈發射裝置是什麼?火箭彈不是那種扛在肩膀上的嗎?”
方文耐心解釋道:“單兵火箭彈只是其中一種,我現在說的是大口徑火箭彈,有82毫米24發和132毫米16發兩款,而且是一次性齊射,覆蓋面積非常大、”
在場的軍官,都是泰山軍工裝備的受益者,來自泰山的新型武器在戰鬥中給他們帶來了很大幫助,因此,對方文的話,開始相信了。
隨後,三分割槽參謀說明計劃的細節。
想要讓日軍順利進入埋伏圈,還得有誘餌。
誘餌就是在曲陽佯裝被擊潰的八路軍部隊,這樣才能讓日軍不會懷疑的殺進漫石道。
而既然要暫時放棄曲陽吸引日軍進入埋伏圈,地方上的準備也必不可少,比如沿途村莊和縣城百姓的臨時撤離,還有各種物資的隱藏,可不能讓日軍在曲陽境內佔到便宜。
參謀一番講解完,三分割槽司令佈置任務,方文作為火箭彈發射負責人,任務只有一個,就是提前帶著車隊前往漫石道準備。
會議到此結束,軍官們紛紛離場開始準備。
方文也起身離開,卻被司令留下:“小方,還有個事要和你談談,我準備安排一個外國記者對泰山風暴火箭彈發射過程進行採訪,你覺得可以嗎?。”
泰山軍工的武器,目前在世界範圍內還是沒有太多名氣的。
方文一直都在想要擴大泰山軍工裝備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也曾經想過,找一些軍事觀察員和大報記者進行專訪。
但這種事,並不好弄,歐洲那邊因為納粹的原因自顧不暇,美國卻因為中立姿態禁止對戰爭國進行採訪。
那這位記者是從哪來的呢?
方文不禁好奇詢問。
司令笑著道:“此人叫做漢森,合眾社駐華記者,原本待在北平。今年年初,他從北平出發,跑到了冀中根據地採訪,後來又來到阜平和曲陽一帶收集抗戰新聞素材。我們的民兵將他當做鬼子的特務抓起來,後來誤會解除後,他便在根據地中待下,將我們這裡的情況寫成文章,發給合眾社。”
合眾社方文知道。是一家美國國際新聞機構。
但和美聯社的會員模式不同,它採用“開放供稿”模式,向所有媒體供稿,只收取稿費。
這種模式雖然沒有美聯社的新聞壟斷性,但因為“普惠模式”使其快速佔領中小媒體市場,尤其在歐美地區的地方報社中滲透率極高。
這種模式,反倒是方文想要的,或許可以藉助漢森的新聞稿,來將泰山軍工的知名度打響。
那接下來爆發的歐洲二戰,可就更好銷售軍火了。
隨即,方文同意了這名記者的採訪請求。
戰前部署會議結束,各部立即開始行動。
方文帶著五臺蒙著黑布的軍車駛向曲陽縣城西北方向。
車斗裡,坐著泰山軍工的技術人員,八路軍的第一代火箭兵,還有一名叫做漢森的外國記者。
車隊沿土路顛簸慢行。
這是一條從很久以前就有的古代道路,磨平的青石板,已經陷入土中。
行至漫石道峽谷西側山樑,方文讓技術兵將發射器推進預設的天然巖洞,又指揮戰士們用秸稈和樹枝偽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